化州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河西街道因地处粤西最大河流鉴江以西,故名河西街道。

东山街道因东山岭是化州城东稍高的山,原有东山村,因街道辖区范围大致承袭原东山镇故名。

下郭街道因街内有下郭村,该村原在化州城外围,且在其左下方,故称“下廓村”,后又因“廓”通“郭”,称作“下郭村”,因村名得街道名称。

明代原名“南洲”,因地处鉴江和高州府茂名县南部之南而得名。后建圩命名南洲圩(最早见载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府志·卷之一·都市·茂名县》)。因该圩历来商贾云集,圩日赶集(俗称“趁墟”)人次数以万计,清乾隆年间茂名县知县林炯将“南洲”更名“南盛”,取人财农商旺盛之意,故名。

石湾街道因河水撞石成湾,故名石湾河,后河旁成圩,名为石湾圩,镇由此得名。

因其位于鉴江边上,且其辖区原为广东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故沿用“鉴江”二字作为街道名。

宋嘉定年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洪康禹任化州路判官,任满后于鉴江下游江中的一块涌地上开族,因此地以“岐”分江,并很受“阳”,故取名“化邑岐阳”。后因江水常泛滥,村民搬迁上堤岸边居住,居地改称为长岐村,既取长堤边之义,又谐音“长期”安居之意。后在村东南建圩,以村名命名圩,后又以圩名取镇名。

民国初年,辖区附近的三丫圩,治安混乱,时有抢劫,村民不敢趁圩。民国五年(1916年),乡人合股筹建新的圩集,取合力御敌,同庆太平之意,取名同庆圩,镇由此得名。

宋代陈氏祖先从福建迁入化州,建村于杨梅树旁,取名杨梅村,后在村北建圩,命名为杨梅圩。以圩名得镇名。

良光镇因镇内有良光圩,取有良好时光、良好光景之意,故名。

笪桥圩内有条小河叫七国河。古时,当地人赶集都要淌水而过,冬天寒风刺骨,圩内群众自发地用竹笪搭了一座桥,方便了乡里。对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当地群众很感动,便把这圩叫做笪桥,以示纪念。

丽岗镇因“州之镇山”尖岗又名丽山而得名。该山斡诮窭龈谡蛑胁浚蚱湓诜皆彩镏惺粢环宥佬悖拭飧凇S忠蛐憷鲎苛ⅲ视置錾健C鞔郧埃嗣蔷鸵言诩飧谥髋越ㄛ祝陨轿飧谯住?979年,镇安人民公社驻所从旧圩迁于相距0.5千米的东山坡上,形成新圩,合丽山与尖岗之名取名丽岗圩。1988年5月,化州县(今化州市)撤销镇安乡设立丽岗镇,因镇政府驻丽岗圩而得名。

清光绪三年(1876年),化州知州彭光楞于其家乡(今新安圩地)建彭氏大宗祠,因是新建彭氏祖先安祭的场所,故取名新安,后此地逐渐发展成圩,取名新安圩。新安圩于1973年从旧圩迁往笔架嶂的山坡上建新圩,仍沿用原名。以圩名得镇名。

官桥圩在古代原为驿站,来往的官员人马很多。驿站旁有条小河,洪水泛滥时难以渡过,后由官员发起捐资造桥,乡人称此桥为官桥,后成圩于此,得名官桥圩,以圩名为镇名。

相传宋初,在罗江以船运为生的林、陈两姓人家最早在“多啰街”(今下车村木根村,离林尘圩约1千米)倚岸聚居,后移至罗江东岸(今林尘圩地),初名“林陈村”,后林、陈两家设店,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成圩,命名“林陈圩”。后陈家衰落,被林家贬陈为“尘”,改名林尘圩,林尘镇因该圩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