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取”城区北部“之意。 [详细] |
一说六朝已有东陈村,宋代设东陈盐场,有东陈渔村之称。二说与冒辟疆归隐如皋之东著书立说有关。 [详细] |
唐代,因地滨黄海,为御海水而筑“丁”字形堰堤,故名丁堰。 [详细] |
北宋建镇初期因溪泽多生白色的蒲草得名“白蒲”。 [详细] |
一说,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会鲁昭公,曾驻跸于此,阙明下驾原,由来旧矣。另一说,据如皋县志载,“下驾原”本名“下驾园”,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此歇驾,因此得名下原。 [详细] |
相传唐朝开元初,新罗国(今韩国庆州市)王子金乔觉为追求人生真谛,毅然落发为僧,渡海赴大唐求法。唐开元七年(719),途经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在此苦修七十五载。后人在此处建庙,并以安徽九华山庙定名九华。 [详细] |
以石氏聚居得名,始见于宋,时翰林学士王观路经此地作五言诗《九日石庄阻雨》。1954年初,为石庄镇。 [详细] |
地处长江之滨,故名。 [详细] |
原名潘泾,传说唐代有一僧人来此讲经,因遇洪水,令弟子将经书搬出曝晒,故更名搬经。1986年撤乡建搬经镇。 [详细] |
明朝时期有飞来之磨,落于该地,恰巧有一伙强盗在此分赃,头被此磨砸得粉碎,而得名“磨头”。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 [详细] |
取“城区南部”之意,故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