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沙县境内北有凤岗山,南有凤凰山,旧时凤岗山遍植梧桐,意为有凤来栖,曰“凤岗春树”。

《广雅·释鱼》:“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传说沙溪河沙县城关段有一长角小龙,故称此河段为“虬江”,沙县城关亦称虬城,虬江之名因此使用。

青州村对岸河滩有一片沙洲,村的四周群山环抱青松翠竹,各取青松和沙洲一字作为村名,故名青州。另一说,因该村原为沙溪东部冲积地即为“沙州”,根据汉代五行学说,东方谓“青”而得名。

相传古代原称下茂,隋代胡郡守巡行到此,见其土肥物茂,故改名夏茂。别名下墓、下茂或下戊。

长期泥沙冲积成高地而建村,故名。

传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里人张确高中状元,回乡正值村里建桥,遂以“高第”之意得名高桥。

富口自古物产丰富,又处水北交通关口(原是夏茂、高桥、梨树乡民进城的必经之地)得名。

由乐姓始居建村,名“大乐”,后谐音称“大洛”。

南坑仔公社是由南坑仔公社与霞村公社合并后成立,取南坑仔村、霞村2村名首字,故名南霞。

由于地处低洼处,暴雨时因河道窄浅流速慢,田地、街道常常被淹没成一片汪洋,故称“潮洋”,后将“洋”改“阳”取名为潮阳,由南山尾、潮阳各取一字更名“南阳”。

分别取境内郑墩、湖源两地首字得名。

因四面环山,常受淹成湖,又洛溪、黄墩溪、铭溪在此发源,故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