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南诏向东兼并黎州等地后,设河阳郡。郡治下设江川县,“江川”之名始此。因“绛”与“江”同音,故取名江川。《郡县释名》云南卷下:“县在星云湖之北,江川即湖水也。”此所谓星云湖,亦即抚仙湖。江川即因此湖而得名。 |
通海县由原通海、河西两县合并而成。传说昔日水涝不通,元代有神僧以杖穿穴泄水而得名;河西县因县治在杞麓湖以西而得名。通海在两汉时为胜休县地,隶益州郡。《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山川》:通海湖“在通海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流注为湖,周八十里。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石丛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通海”。《郡县释名》云南卷上:“县北三里有通海湖,县以湖名也。 |
元初设洟门千户所,属巨桥万户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易门县属中庆路。《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县西有泉日洟源,讹作易六”,易门因讹传而得名至今。《元史·地理志》载:“县西有泉曰洟源,讹作易门。 |
《读史方舆纪要》卷115临安府宁州新平县:“明朝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取“新近平定”之意。 |
清道光《澂江府志》卷5《山川·胜景》载:“湖中孤山浮于水面,东南诸山岩壑嶙刚,悬窦玲珑。中有石肖二仙,皆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见。旧传仙人慕湖山清胜,因留其迹,故以名湖。”因湖水清澈,又名澂江。后来废除异体字,改为同音字“澄”,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