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属于虎城乡,名叫礼仁村。 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于虎城人民公社,叫礼仁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虎城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岩人民公社,礼仁大队改名为民主大队;1976年红岩区、社恢复原名称,即红岩公社改为虎城公社,民主大队改为礼仁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虎城公社改名为虎城乡,礼仁大队更名为礼仁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礼仁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并村时,与李垭村(解放初叫大力村,文化大革命时叫光荣大队,后又改名叫李垭村)合并仍然叫礼仁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就叫五角村,属于虎城乡管辖;1961年12月五角村分为五角大队和上丰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五角大队改名为五星大队,上丰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分别恢复原名为五角大队、上丰大队;1984年又分别改名叫五角村和上丰村,属于虎城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虎城镇;2002年五角村与上丰村又合并在一起,还是叫五角村,名称沿用至今。 |
大兴村是由原双坪村和龙潭村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属于虎城乡,名叫大兴村。 后来大兴村被拆分为两个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虎城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岩人民公社,将原大兴村拆分出来的两个大队改名为建设大队和胜利大队;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将胜利大队改为龙潭大队,建设大队改为双坪大队,属虎城公社管辖;1984年虎城公社改为虎城乡,龙潭大队、双坪大队属虎城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虎城镇;2002年双坪村与龙潭村并村后改名为大兴村,名称沿用至今。 |
永和村由原八里村(因距虎城场镇有八里路,故而得名八里村,文革时改名为映武大队,后又恢复原名叫八里村)和永和村合并而成。 解放初期,属于虎城乡,名叫永和村;1953年成立了永和乡,永和村划归永和乡管辖;1955年因撤销了虎城区,将8个小乡并为三个大乡,永和村划归了虎城乡;1958年由乡改社时,永和村属于虎城人民公社,改名为永和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虎城乡改名为红岩人民公社,永和大队改名为英勇大队;1976年恢复原名叫永和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虎城公社改名为虎城乡,永和大队更名为永和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永和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与八里村并村后仍然叫永和村,名称沿用至今。 |
聂家村是由原聂家村和铜坝村(解放初叫高锋村,文化大革命时叫战斗大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改为高锋大队,后来改为铜坝村)合并而成。 解放初期,叫聶家村,属于虎城乡;1958年由乡改社时,叫聶家大队属于虎城公社;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叫先锋大队,属于红岩公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恢复原名;1984年后虎城公社改为虎城乡,聶家大队改名为聂家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仍然叫聂家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聂家村与铜坝村并村后仍叫聂家村,名称沿用至今。 |
聂家村是由原聂家村和铜坝村(解放初叫高锋村,文化大革命时叫战斗大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改为高锋大队,后来改为铜坝村)合并而成。 解放初期,叫聶家村,属于虎城乡;1958年由乡改社时,叫聶家大队属于虎城公社;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叫先锋大队,属于红岩公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恢复原名;1984年后虎城公社改为虎城乡,聶家大队改名为聂家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仍然叫聂家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聂家村与铜坝村并村后仍叫聂家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叫桐子村,属于虎城乡;1952年成立虎城区后,划归陈家乡管辖;1958年由乡改社,陈家乡改名陈家人民公社,桐子村改名为桐子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陈家人民公社改为红岭人民公社,桐子大队改名红岭大队;1981年陈家公社改名为波漩公社,桐子大队属于波漩公社管辖;1984年恢复乡建制,波漩公社改名为波漩乡,桐子大队改名为桐子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桐子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桐子村与官桥村(原双桥村分为了红坪大队和红桥大队,文化大革命后,红坪大队改名为铜鼓大队即铜鼓村。 |
水口村是由原水口村和铜鼓村(原双桥村分为了红坪大队和红桥大队,文化大革命后,红坪大队改名为铜鼓大队即铜鼓村,红桥大队改名为官桥大队即官桥村)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属于陈家乡,名叫水口村。 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于陈家人民公社,名叫水口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家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岭人民公社,水口大队改名为红胜大队;1976年恢复原名叫水口大队;1981年陈家公社改名为波漩公社,水口大队属于波漩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波漩公社改名为波漩乡,水口大队更名为水口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水口村。 |
波漩村是由原波漩村和亲睦村(解放初叫亲睦村,文化大革命时叫红阳大队,文化大革命后又恢复亲睦大队,1984年后叫亲睦村)合并而成。 解放初期叫波漩保,1952年属虎城区陈家乡。 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陈家人民公社,名叫波漩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家公社改名为红岭公社,波漩大队改名红波大队;1976年恢复波漩大队,1981年陈家公社改为波漩公社,波漩大队属波漩公社。 1984年,波漩公社改为波漩乡人民政府,波漩大队改为波漩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波漩村属虎城镇,2002年与亲睦村合并仍然叫波漩村。 |
八林村是由原八林村和柳坪村(文化大革命之前叫杨柳村,文化大革命时叫红杨大队,文化大革命之后又改为杨柳大队,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改为柳坪村)合并而成。 解放初期八林村属于陈家乡;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于陈家人民公社,名叫八林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家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岭人民公社,八林大队改名为红林大队;1976年文化大革命之后又改回原名;1981年陈家公社改名为波漩公社,八林大队属于波漩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波漩公社改名为波漩乡,八林大队改名为八林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沿用至今。 |
千丘村是由原千丘村和碑垭村(以前叫联合村,文化大革命时叫红专大队,文化大革命后改名叫碑垭村)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属于楚家乡,名叫安宁村。 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于楚家人民公社,名叫安宁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楚家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山人民公社,安宁大队改名为红卫大队;1976年改名叫千丘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楚家公社改名为楚家乡,千丘大队更名为千丘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千丘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与碑垭村并村后仍然叫千丘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名叫大营村,属于虎城乡;1955年后属于楚家乡,还是叫大营村;1958年由乡改社,属于楚家人民公社,叫大营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楚家人民公社改名叫红山人民公社,大营大队改名红云大队;1984年后属于楚家乡人民政府改名大云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虎城镇,名叫大云村,2002年大云村与长沙村(解放初叫安乐村,文化大革命时叫红军大队,后又改名长沙村)并村后改名为大荣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为胜利村、虎峰村、集中村三个村,1955年三个村合并为集中村;文化大革命时名为集中大队,1984年更名为集中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属于虎城乡,名叫楚家村;1958年由乡改社时,属于楚家人民公社,名叫楚家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楚家人民公社改名为红山人民公社,楚家大队改名为红山大队;1976年恢复原名叫楚家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楚家公社改为楚家乡人民政府,楚家大队更名为楚家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楚家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并村时,楚家村没有与其他村合并,仍叫楚家村,名称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叫19保,1951年实行村制时叫石河村,属于虎城乡;1958乡改社时,属于楚家公社,石河村叫石河大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楚家公社改名叫红山公社,石河大队改名叫红坝大队;1976年后恢复原名,叫石河大队;1984年楚家公社改名为楚家乡,石河大队改名河口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还是叫河口村,属于虎城镇;2002年并村时,河口村没有与其他村合并,仍然叫河口村,名称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