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系“兵圣”孙武故里而得名。为纪念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并发展《孙子兵法》主题旅游经济。2006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将原惠民镇更名为孙武镇,成为山东省首个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乡镇。2010年因城市发展的需要,经山东省政府及滨州市政府批准,撤销孙武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孙武街道。

因原何坊乡政府驻地村而得名。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何姓始祖(名失考),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何家庄。至明崇祯时,何姓一富翁,立起了一块牌坊,其原村名改称何家坊,后简化为何坊,即今村名。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明成化年间,董姓始祖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村名孟王庄。后来,村人在地下挖出石雕像七尊,遂建庙供奉。又因王姓绝嗣,董姓人丁兴旺,故改村名为石庙董。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此村始建于秦代,明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志.方城志》有:“州东五十里曰永利镇”。并注释:“即桑落墅,相传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枝,因名”。汉为富平县治。民国十八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富平县汉侯国,后汉改曰厌次,今名大桑落墅。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淄角村,故名淄角镇。

因镇政府原驻地为胡集村,故名胡集镇。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河北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李家庄。后简化为李庄。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有穆、丁、马三姓始祖,由河北省枣强县一带迁居于此,马姓者以开店兼营,卖麻为业,买卖兴隆,商贾慕名来投,一度“麻店”之名扬声于外,逐借名为村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魏集村,故名魏集镇。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清河镇为县内五大古镇之一,《金史》中载:“厌次(惠民县旧称),有五镇,曰归化(今石庙),曰清河,曰达多(今址不明),曰永利(今桑落墅),曰脂角(今淄角)。”因临近原大清河而得名,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武定州志》载:“清河,原指大清河本清水河,近设镇,即名。

因镇政府原驻地位于姜楼村,故名姜楼镇。

因镇政府原驻地位于辛店村,故名辛店镇。

因镇政府驻地得名。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始祖陈龙、陈虎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因村中曾有一大石碾,又系陈姓村,故名大碾陈。后人为书写方便,把“碾”改为“年”字。

因镇政府原驻地村而得名。相传明宣德元年1426年,始祖李署,于安徽凤阳府迁此。又据其李氏谱记,李署有战功,封食地5顷,名皂地,免征赋税,故村名皂户李。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