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系巨野镇,因辖区古有栖凤之地,故名。 |
原系巨野镇驻地,后以因办事处辖区内有唐代永丰塔,故永丰街道。 |
清咸丰五年(1855)春,黄河决口兰仪铜瓦厢。秋,大批鲁民来沛县开垦灾后淤出的湖田,建湖团。清同治五年(1866),筑寨圩。到此地定居的团民多系山东巨野县龙固集人,因此沿用故乡名。 |
孔子过往考察行至古济水东岸吉星滩(今大义镇孔楼村一带)而驻足,观自然无穷之造化,捂天下教育之神机。是原孔子过化之墟,最早收到儒文化灌溉的地方。到明洪武二年逯、齐、陈、陶姓人家相继来此定居,以大义为村名,今称大义镇。 |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柳氏由山西洪洞县迁移此地建村,当时此地有一片树林,故名柳林。 |
政府曾驻章缝集村得名。明洪武年间(约1378),田姓由巨野田桥携家人与管家张风迁此居住。张风经常到苑仓(现在的仓集)买菜,日久天长,都知道张风买菜量大,后来买卖人都直接把菜送给张风,继而发展成集。后人把张改为“立”“早”章,风改为“缝”,章缝集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
原春秋时期属鲁国西境,西汉属巨野县,明末清初年间,谢氏族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发展集市,以姓氏为名,起名为谢集,因谢集面积广阔,最终以大谢集为名,政府曾驻大谢集,故名。 |
独山原名“堵山”,后来演变为“独山”,独山村因此而得名。清中期曾在此设镇,称为“独山镇”。清末宣统年间,巨野县令赴金山香火大会,仰望金山,香火鼎盛,触景生情,曰:“有金山必有玉峰”。从此“堵山”(独山)改称“玉山”,“独山镇”更名为“玉山镇”。民国年间又改称为“独山镇”。 |
因境内流传春秋鲁哀公“西狩获麟”传说及存有“麒麟冢”遗址,麟文化源远流长。便以麒麟为名,故名为麒麟镇。 |
原来大面积种植核桃,因核桃园村种植量最大而得名。镇政府驻地位于核桃园村,故名。 |
明朝永乐年间田氏先祖迁居于此,始祖子纪自山东诸城至此跑马圈田立村,并以姓氏立村,镇政府驻此。 |
明洪武初年(1368),蒋氏族人和吕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名开平集,到第七世祖趴酱旒胰嗽诿骷尉赋跄辏?522)迁至巨野县城西45里开平集。由于巧合,村名和人名相符,又因历史上就有“万世开太平”这句吉祥语言,太平又代表社会安宁、平安、吉祥,开平集改为太平镇。 |
因境内有万福河、丰收河交汇于此,寄托了当地百姓期盼万事顺心,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故名。 |
陶氏先人定居在陶楼村东,东岳天齐庙前,便命名为陶庙,因镇政府曾驻陶庙村,故名。 |
董氏先祖迁至此处定居时,13人为军籍,故以董官屯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