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西霞院”取自南部著名的黄河自然风景区“西霞院库区”,故而得名。

“康乐”有幸福安康,合家欢乐之美意。

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奉命北渡黄河经吉利地界时,王莽的军队赶到,刘秀自知性命难保。一老者上前禀告:“此地有一坑洼处,足可容你人马。”刘秀这才躲过了一劫,说道:“此地在大河之阳,太行脚下,西高东低,正是龙脉所在,大吉大利。今后这就改名为吉利吧。”,故而得名。

因吉利区古称“河阳”,故而得名。

因是孟津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因武王召集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故而得名。

《史记·匈奴传》汉文帝给匈奴的书信中说:“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乐,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幸幸平乐”。东汉永平五年(62)为迎西域入贡的飞廉、铜马筑平乐观取名至今,一直享负盛名,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一方圣地,素有“金平乐”、“小洛阳”之美称。

传唐太宗李世民收复东都洛阳时,与隋将王世充决战北邙山遭遇埋伏,退却途中当地老百姓送驾到此,原称“护驾庄”、“送驾庄”,后渐演变成送庄。

据传,该镇原是上古时代商朝周灵王驾鹤升仙歇鹤处,故而得名。

因镇政府位于朝阳社区,故而得名。

小浪底老村四周高山,底部平坦,形状像一个圆盆,村庄建在盆底上,因此取名一个“底”字。黄河经此往下,浪小水缓,所以取“浪小”二字,曾取名“浪小地”,又叫“浪小底”后,贾、杨、陈、荆、聂、李六大姓先祖章家族迁入小浪底老村后,更名为“小浪底”。

麻屯镇在隋唐皇家名苑西苑内,隋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开凿运河驻军影曾在此地召集粮草,因当时仅有一麻姓老户人家,所以取名麻屯。

因镇政府位于横水社区而得名。据清嘉庆《孟津县志》所载:横水出于洛阳(今孟津)、新安二沟中,分流三里至韩良堡,始相会为西北流,由古至今,河水自东逆流西北,故名横水。

相传魏晋时有一个酒仙在此有一酒仙坊,“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来此,酒毕付钱,酒仙拿出一仙袋要求装满一代粮食即可,粮仓已尽也未装满,后大家把酒仙坊所在的村庄称做“长袋村”。“长袋村”这个名字似有指责酒仙贪财之嫌,后改“长”为“常”,取“正常”、“平常”之意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