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以境内汉山得名。汉山作为西周王室的祭祀场所就已经非常出名,有《诗经·大雅·旱麓》为证,名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出于此篇。原来,汉山最早的名讳是“旱山”。后来随着“沔水”改称“汉水”,“旱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改称“汉山”。

因该村位于四周小营村的平坝之中,故名中所营。街道以村命名。

因镇内古寺圣水寺而得名。

原名下水渡,因此地原有一渡口名为下水渡而得名。明嘉靖《汉中府志》有记载。

协税原名“萧亭坝”,地处褒城和南郑二县交界之处,早期的手工业和工商业非常发达,褒城和南郑二县在该镇南路寺(今南路村)老染房设置机构“协商收税”,“协税”一名由此而来。

因境内有梁山而得名。

阳春镇由原安坎乡和农丰乡合并组建而成。因原境内建有一阳春堰,故名。

因境内高台寺而得名。

原名沙河集,清末取新兴集镇之义,改名为新集。

镇政府驻地自然村位于濂水河畔名濂水村,因而得镇名。

据传北宋年间,此地有一姓黄的人,在京城做官,于是这里便名为黄官。

根据县志记载,在清初年间,此处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树,后有人在此居住,故名青树子,青树便是得名于此,如今,四季常青的大树早已不在,而青树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青树镇人民政府驻地就在青树子。

因镇政府驻地原名“红庙塘”而得名。相传清朝初年,此地有一回水湾,经河水冲刷成塘,人们在塘边修建了一所红墙红瓦的庙宇,取名红庙塘。

因镇政府驻牟家坝村而得名。唐代牟氏家族定居此地,沿冷水河畔有大块平坝,故名牟家坝。

因镇内有一座古庙法慈院而得名。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