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因境内淮河支流浉河(浉水、师水)得名,据《太平御览》:师溪水,昔有隐士胡超居此,众人师之,故名,后衍为浉。

1998年由信阳县改设,明代建有平面小桥原名王将军坟桥,后因此桥与当地众多曲拱桥有别而改名平桥。

隋开皇十六年(596)高安县更名罗山县,因县西南有小罗山(罗山、龙山)得名;据《方舆纪要》:罗山峰峦环抱,因以名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始设光山县,因县西北有浮光山(光山、扶光山、浮弋山、弋阳山、濮公山)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册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

1933年析河南省光山县和湖北省麻城县、黄安县置经扶县,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字经扶命名;1947年改现名,因新政权建立和县治在新集命名。

隋开皇改苞信县改殷城县,因境内有古殷城得名;北宋建隆元年(960)因避宣祖赵弘殷(太祖赵匡胤之父)讳改为商城县;另据范应宾《商王墓碑阴记》县因商王(宋公)墓取名。

南朝宋泰始年间侨置固始县,取汉固始县为名;东汉建武二年(26)改寝县为固始县,意取“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始得名于光武帝“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一语。

1913年由光州改设,因潢河(黄水、小黄水)流贯县境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潢河,因流经黄国故土,古代名黄水,后黄字加水得名;另说因县城濒潢水得名;又说该县为春秋古黄国地,县城又靠近潢河,故名。

1952年由潢川县、固始县、息县析置淮滨县,因地处淮河之滨得名,另说因县城濒临淮河北岸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居淮河畔,故名。

春秋时楚国灭息国后设息县,西汉改新息县,因县治不在古息国故城,而是向东迁移,故名;北周改东豫州为息州,明洪武初改为息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为古息国地得名。

更多资料
li>
  • 信阳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
  • 2024年信阳市各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 2024年河南省各大城市GDP排名
  • 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
  • 2022-2025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村庄
  • 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 2024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 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
  • 2024年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
  •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县
  • 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
  •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