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新任镇戎军彭阳城寨主胡安戎与民相约,广植白杨树绿化城池,人们便将彭阳城称作“白杨城”。1987年设镇时,将白杨城的“杨”改为彭阳县的“阳”,定名白阳镇。 |
王洼镇因地形和姓氏得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今王洼上洼住有一家姓王的大户人家,过往人们在这里住宿休息,人们习惯把这里叫王家洼子,故名王洼。 |
古城镇因朝那古城遗址而得名。 |
红河镇因境内有红河而得名,古称阳晋川。 |
清代曾在第家堡子设立集市,1952年将集市移至今乡政府驻地,相对峁堡老集市而称新集。 |
城阳乡原名城子杨家,因有古城堡居住杨姓得名,又因古城在茹河北岸,故称“城阳”。 |
冯庄乡因姓氏住宅而得名,当地曾居住过姓冯的人家,故名“冯庄”。 |
小岔乡因山脉地形而得名,境内多有大沟小岔,故称小岔。 |
孟塬乡以姓氏和黄土塬地貌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辖区地处孟家塬,故称“孟塬”。 |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今乡政府驻地门前开挖了一个大蓄水池,取名“大涝坝”,用以接济来往商队及军马饮水,三边总制杨守礼还写下了《大涝池》诗。又因在“大涝坝”东侧居住着罗姓人家,故名罗家洼,后称罗洼。 |
交岔乡因姓氏和地形地貌而得名,原名焦岔,后改名交岔。 |
草庙乡因当地的庙宇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