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湖塘桥原名浮塘桥,初见宋咸淳年间编的《毗陵志》,系座落于大通河上的浮塘桥。清道光五年(1825)浮塘桥从大通河曹家浜旧址西移,重建石拱桥,以浮塘之谐音,易名湖塘桥。 |
宋代村名游塘(亦称牛塘),以村名桥,后以桥名镇。 |
洛阳原名永安里。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禹夫,卒于河南洛阳县尉任上,后归葬于此,故改永安里为洛阳,镇以驻地名。 |
宋时有村,原名薛堰,设有犒赏库。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薛堰桥,亦名文成桥,相传桥面合拢时遇大雪,故又得雪堰桥之雅名。清时成镇,镇以桥名,后由雪堰桥镇改雪堰镇,故名。 |
因前黄寺而得名,后沿用至今。 |
1946年,由礼嘉桥镇更名而来。源自明嘉靖中期建于集镇区河道上的一座木桥李家桥。清雍正七年(1729),桥西望族孙氏在将木桥改建为石桥时,欲以祖籍“乐安”之名取代“李家”,因遭桥东大姓王氏的激烈反对而作罢,双方为此结下宿怨。清嘉庆十八年(1813),孙氏再次修桥时,双方冰释前嫌,共同商定取“李家”之谐音“礼嘉”为桥名,意在嘉许礼让和睦之美德。 |
镇名取自北宋状元佘中题写的“嘉乃丕绩,泽润生民”对联。 |
相传唐皇族后裔居此,孝道代代相传,北宋神宗重嘉其孝道,敕建坊赐名前皇里,后演绎为湟里今名。 |
该辖区因濒临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滆湖(西太湖)得名。 |
宋咸淳至明成化间称下墅,清道光志名夏墅,清光绪志名夏墅镇,后改称为南夏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