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秦汉时代,有古驿道从今江西南昌经由境内直达长沙,10里为一铺(站),30里为一驿。境内驿站北面有一口数十亩大荷塘,故名荷塘铺。后因往来客商较多,有伙铺(旅店)供人食宿,渐成聚落名。清光绪《湘潭县志》已录荷塘铺地名。1959年6月,株洲市设荷塘铺区(乡级),首次录“荷塘铺”为政区名。1997年8月,株洲市调整行政区划,境内设荷塘区,袭荷塘铺地名。 |
芦淞,是为纪念中国军民抗击日军入侵。芦淞区,由原株洲市南区改称,以芦淞路得名。芦,古今文俗称芦苇,芦、沪,古可通假。淞、松,古可互通。后泛称,吴淞江谓之淞,亦称苏州河、松江。西汉时称为南江。三国吴已称松江。芦淞,实为沪淞之别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湖南省·株洲市南区》《株洲市地名志》《湖南地名志》,均录芦淞路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