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清同治《广东通志·舆地略》云: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东汉末年,步骘为交州刺史,从广信(今广西梧州市)迁治番禺。及分交、广二州,广州仍治番禺。番禺城一直为州、路、府治,亦称广州城。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

意为“深邃的水沟”,深圳是极具南粤特色的地名。

因地处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据《唐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已有“珠海”之名,原指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1953年建县时称“珠海”,后沿用至今。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称为汕头。

相传东晋时期有僧人来到塔坡岗的土山上讲经。于是当地居民就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改名“佛山”,就地重建塔坡古迹,立“佛山”二字石碑,掘井纪念。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古代曾在湛江境内的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湛蓝的江水”之意。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隋代开皇十八年(598)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除害,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附近一带地方称为茂名。

宋徽宗即位前封端王,故端州是宋徽宗的发迹地,宋徽宗取开始带来吉庆之意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肇庆由此得名。

惠州原名祯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把州名改为惠州,此为惠州名称之始。由祯改惠,义相近,皆为美好吉祥之词。

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将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一说梅州因盛产梅花而得名。据清光绪《嘉应州志》称,梅州得名与梅江有关。

因当地人称浅海中的长条状沙滩为“汕”,且地处沙滩尾部,故名“汕尾”。

河源跟三河之源有关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河源,本汉龙川县之地,齐于此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

“阳江”得名其实源于境内最长河流“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自“莫阳”,原来阳江最早叫“莫阳”,之所以叫“莫阳”,是因为阳江在古时,属于古越地方,居住的多是越人。在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所以“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表明古代的阳江曾经为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于是,流经莫阳的那条江便被叫做漠阳江。中国古代山南水北曰阳,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就有了“阳江”的名字。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