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原为一个不足二百人口的冀中平原小村庄,属于清代正定府获鹿县,20世纪初晚清政府修建了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经过此地时把火车站建在石家庄村,于是本地区中心城市逐渐由古城正定转移到石家庄村。1925年北洋政府设小城镇石门市,取石家庄村和休门村首尾二字。1947年12月26日,中共正式设置石家庄市。

是由市区的大城山而来。唐贞观19年(645年)李世民率大军东征高丽未果,败军回京途经此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驻,于是此山遂称为“唐山”。近代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办开平煤矿设“唐山镇”,1928年建市。《滦县志》说:后唐李嗣原曾屯兵大城山,后来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此山,“山以唐名,实由于此”。

因岛而得名。秦皇派人渡海求仙的传说,成就了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公元前215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

“邯郸”一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殷商末年。而对于“邯郸”一名的解释,至今最为流行的则是曹魏时期张晏的说法。按照张晏的解释,“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曰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意思是邯山到此而尽,所以叫邯郸。邯郸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邢台县志》记载,“邢,战国时为晋邑,赵襄子采食于此,故有襄国之名。”从此,邢开始称襄国。后因赵国迁都邯郸,襄国之名遂自此日衰。隋文帝开皇之初,改称为龙岗县。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龙岗一名被改称为邢台。

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

堡子里是张家口的发源地。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属京师宣府镇,为万全右卫地。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承德旧称“热河”,1703年康熙皇帝在这里肇建行宫“避暑山庄”,1733年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始称“承德”。

因濒临渤海,取沧海之义为名。唐朝有一首诗《沧州百姓歌》: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宋朝初年,安次县出了个宰相,名字叫吕端。吕端的父亲叫吕琦,吕琦的官职是兵部侍郎。吕琦在任时,他在老家盖了一所大宅院,就在现在的廊坊市区。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所以就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的,就演涑晌煞俊确俊确弧?897年,廊坊建火车站开始用“廊房”。1950年后,廊房成为安次县城,廊房名字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老百姓为书写方便,就把“廊房”写成“廊坊”,以后广泛流传,约定俗成,大家就都用“廊坊”了。

最初曾是河流名。“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这里的“衡水”是河流的名字,也就是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到了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雄安”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朗朗上口声名远扬,既尊重历史,又寓意吉祥“雄”字意味宏伟、阳刚、英雄“安”字包含稳定、牢固、安康体现了地域特色,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契合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