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哈尔滨”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政府地方管理的档案中,1644年清军入关后,哈尔滨地区属吉林将军所辖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关于其名称的语言族属和释义,自清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普遍认定为满语“晒网场”。1980年,哈尔滨为女真语“阿勒锦”,汉译“荣誉”“光荣”说问世后,出现了其他说法。一说哈尔滨为满语“塔尔浑托浑”,汉译“肥水江湾”,又译“哈喇江湾”;二说哈尔滨为满语“扁岛”;三说哈尔滨为蒙古语,汉译“平地”;四说哈尔滨是满语,汉译“官渡口”;五说哈尔滨为女真语“哈尔温”,汉译“天鹅”等;诸说并存。

“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因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又名鹤城。

因地处鸡冠噶珊(满语,今鸡冠山)之西而得名。因其位于鸡冠山以西,遂名“鸡西驿”(今鸡冠区),故有鸡西之称。

原名叫“鹤立岗”。此名出自满语,意思是“围鹿栅栏”,系满族先民养鹿之地,后简化为现在的名字——鹤岗。

以市区北部的一对形似“卧鸭子”的山峰得名。

大庆以大庆油田得名。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第3号探井喷油。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为纪念这个大喜大庆、喜上加喜的日子,油田取名大庆。1979年安达特区更名为大庆市,以大庆油田的名称命名。

伊春市,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伊春一名源于满语“icu”,在满语里是指加工好的整张兽皮的意思,即俗称的“皮桶子”。

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七台河来自朝鲜族语言,在七台河建市之前,聚居在(现)勃利县杏树乡的朝鲜族居民称呼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后来成立七台河市后沿用了这个说法,但在原来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译为现在的七台河。

满语演变而来的,“穆丹乌拉”就是她原来的名字。穆丹,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弯曲,穆丹乌拉就是弯曲的江,30年代初,铁路在这里设站,可能是为汉族称呼的方便,就改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设立了牡丹江市,从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乌。

中俄界河黑龙江是世界第十大河流,鄂温克人称之为“卡拉穆尔”,为“黑水”、“黑江”、“黑河”之意,黑河之名由此而来。

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三说“绥化”是满语,意为“艾蒿”。

因地处大兴安岭而得名,大兴安岭中的兴安系满语,意为极寒处。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