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1279年,元朝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有“安定西部疆土”的寓意。1312年,安西路改为奉元路。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平定奉元路,西部地区安定,遂将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铜川古称铜官(同官),因境内古河铜官川而得名。446年,北魏设置铜官县。575年,北周县名改为同官县。此后历朝历代,基本沿用“同官”之名。1946年,因同官和潼关二县同音,容易混淆,随即更名铜川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里的陈仓,即是今天的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因唐代城东南的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757年,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逃到陈仓以后,被叛军逼入山中,且已经无路可逃。老皇帝心里当即凉了大半截。未曾想此时却有山鸡忽然而至,盘旋啼鸣。随后风云突变,叛军溃退,局势明朗。山鸡后来化作石鸡,矗立在陈仓山上。老皇帝认为“石鸡啼鸣”乃祥瑞之兆。有了皇帝金口玉言,陈仓自然而然地也就改为了宝鸡。

咸阳名字由来有2种说法。其一: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载:“咸阳在九嵕[zōng]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其二:源于商鞅设置的“咸亨”、“阳里”,秦孝公将两者合一,称之“咸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国都从栎阳迁到窑店镇纪家道一带,并置咸阳县。“咸阳”之名沿用至今。

渭南古称下邽、莲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岳华山所在地。360年,前秦设置渭南县,因地处渭水之南而得名。

延安别名肤施、延州,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延州因境内的延河而得名。607年,隋朝设置延安郡。其意是希望地处“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延州能够长治久安。

顾名思义,汉中指的是汉水中游。汉中之名古已有之。西周至战国时期,汉中指的都是汉水中游的郧阳一带,郧阳地处湖北西北部。今日的汉中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其实处在汉水的上游。

榆林古称上郡。明朝时期,这里是边塞重镇。为防御蒙古军南侵,明朝先后设置了榆林寨、榆林卫。因该地区多榆树而得名。榆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今榆林市的市树。

有着“西安后花园”之称的安康,因境内土壤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被誉为“中国硒谷”,名字取自“万年丰乐,安宁康泰”的寓意。280年,西晋在今石泉、汉阴一带设置新县安置巴山一带的流民,这个县就是安康县。“安康”由此而得名。

<公园

商洛别名鹤城、商州、上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商山,原泛指秦汉上雒、商(县)之间的南山,以形似“商”字得名,是中国第一隐山。洛水,古称雒水,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该地称为上洛或商州(县)。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