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各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处天平路而得名。

因处湖南路而得名。

斜桥南接土山湾,长约七八里的道路,得名斜土路,如今的斜土街道亦以得名。

肇嘉浜原为上海主干河道,东贯上海县城入黄浦江,西接蒲汇塘,蜿蜒10公里。两岸居民建桥若干,如大木桥、斜桥、天钥桥、慈云桥、打浦桥、枫林桥等。许多桥名都变成了后来的路名。这其中,枫林桥、枫林路几经演变,如今的枫林街道便以得名。

南宋隆兴年间,于长桥港建清和桥。上海立县后,此桥北联上海,南联华亭两县,民间又名长桥,地亦以此得名。

田林地区原是一片农田,分布着9个自然村。“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田林地区成为上海市规划辟建的13个居住区之一,田林街道因田林新村而得名。

因处虹梅路而得名。

因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辖区南部开发建造的大型居住区“康健新村”而得名。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上海县城西建农庄瀼西草堂,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结庐守墓、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厍读shè,意为村庄),后渐成集镇,得名“徐镇”。因地当肇嘉浜、李枞泾、蒲汇塘三条河流的会合处,故称徐家汇。现今的徐家汇街道,其名即由此而来。

因处凌云路而得名。

以古刹龙华寺得名。寺前有龙华塔,建于吴大帝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建殿,为龙华寺之始。龙华寺香火素盛,地面日就繁荣,到宋代称龙华村,元代至元年间设置邮驿为龙华铺,明代之时建为龙华镇。

原有曹湖庙(后改漕河庙),清康熙年间《松江府志》又作曹胡泾。有人认为,这三个名称的读音在上海方言里是很相近的,显然是以音近而演变过来。有人据此提出,今之漕河泾,即古之曹胡泾。

据明代弘治《上海县志》记载,称华泾为华泾铺,称乌泥泾为市。清初乌泥泾市毁于倭寇,华泾逐渐集聚成市,并有华泾港,得名华泾镇。华泾目前也是徐汇唯一的一个镇。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