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头闸镇 | 隶属:平罗县 |
行政代码:640221103 | 代码前6位:640221 |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52 | 邮政编码:753000 |
车牌代码:宁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283人 |
人口密度:约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为提高昌润渠水位,解决农田灌溉困难问题,在今头闸镇街道昌润渠桥下游150米处建提水闸一座,其为昌润渠的首座闸,故名头闸。
平罗县辖镇。1949年设二区,1958年属黄河公社,1961年析黄河公社设头闸公社,1984年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沿黄公路过境。辖头闸、裕民、永惠、红岗、红星、立新、东通平、东永惠、西永惠、邵家桥,外红岗11个村委会及头闸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脱水蔬菜、苦苦菜罐头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甜菜,盛产红黑瓜子。
2024年11月,头闸镇被纳入2025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今头闸镇的东通平、红岗、东永惠、西永惠村均为平罗县所辖屯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至民国末期,属平罗县第三乡辖。
1950年,为第二区驻地。
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头闸乡。
1958年9月,属黄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为头闸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头闸乡。
1985年3月,改为头闸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朝咸丰年间,因昌润渠水位低,田高,灌溉不便,为提高水位,解决灌溉困难问题,在今头闸街昌润渠下游150米处建提水闸一座,这是昌润渠的首座闸,故命名头闸…[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咸丰年间,因昌润渠水位低,田高,灌溉不便,为提高水位,解决灌溉困难问题,在今头闸街昌润渠下游150米处建提水闸一座,这是昌润渠的首座闸,故命名头闸…[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旧称为东通平堡,故得名东通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属头闸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时,为永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属头闸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为西永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时设东永惠堡,本村位于原永惠堡,故得名为东永惠村。1984年由政府批准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属头闸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为裕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公社时,属黄河公社裕民大队管辖。1962年,社队调整时,从裕民大队分出,外红岗大队成立,属头闸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为外红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称很久以前称此地为红岗堡子,故而得名红岗村。1984年由政府批准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之前,属红岗农场管辖。1962年,从红岗农场划出,成立邵家桥大队,为头闸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为邵家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1年从外红岗大队分出。成立立新大队,1984年,为立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原为双渠堡,故得名为双渠村。1984年由政府批准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调整社队时,从银星大队分出,正闸大队成立,属渠口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为渠口乡正闸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依据(宁政函〔2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