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彭堡镇 | 隶属:原州区 |
行政代码:640402106 | 代码前6位:640402 |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54 | 邮政编码:756000 |
车牌代码:宁D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86万人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清代在此设彭敖堡,彭堡地名由此演变而来。
彭堡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属于固原市的近效区,土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虽然是川区,群众生活却十分困难,与北部川区的七营、黑城群众生活差距很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彭堡镇党委、0一班人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了适合彭堡镇发展的新思路,即根据原州区确定的“依市带区、科技兴区、产业富区、工业强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二十四字方针,利用彭堡近郊和土地资源优势,确定了彭堡镇以发展畜牧业和蔬菜产业为主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固原市区的菜篮子、肉篮子大作文章,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彭堡镇干部群众一年来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并多次受到区委、0的好评。2005年,
2024年3月,彭堡镇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冷凉蔬菜)。
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在闫堡村隔城子古城设三川寨。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今曹洼古城设高平寨。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在高平寨(今曹洼村)设置榷场,与西夏贸易。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三川县。
明代,在今彭堡村、撒门村、姚磨村红寨子等地设有堡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始设彭堡乡,属中水河区。
1957年7月,隶属大营区。
1958年9月,成立吴磨公社;同年12月,改名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姚姓人家开了3个磨坊,后得名为姚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7年划归彭堡乡硝沟村委会,因此地土质富含硝,地势低洼,故名硝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改为村委会,因此地曾有申姓人家居住,故得名申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最早由闫姓人居住并建堡,因此得名闫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朝有一姓彭的人来此做官,官位道台,居住在堡子里,故名彭堡。…[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历史上蒋姓人最先居于此庙梁出口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属中水河区上河乡河东村;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三营区彭堡公社河东大队;1958年12月划为大营区彭堡公社河东大队;1983年10月为彭堡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改为村委会,此地最早由吴姓人居住并建一磨,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雨水冲刷似门形状,且有撒姓人居住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为中水河区西梁乡石碑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三营区彭堡公社石碑大队;1958年12月划为大营区彭堡公社石碑大队;1983年为彭堡乡石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有别姓人家居住,因此得名别庄村。1955年为中河区彭堡乡别庄村;1958年公社化时期为三营区彭堡公社别庄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为彭堡乡别庄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晚晴时,旧堡内居住杨忠一户人家,得名杨忠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属中水沟汉西梁乡崾岘大队;1958年公社化时为三营区彭堡公社崾岘大队;1981年改为曹洼大队;1983年为彭堡乡曹洼村委会;2003年由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为2024年新建移民村,取名惠德,寓意党的恩情恩德民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