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堡子镇 | 隶属:城北区 |
行政代码:630105100 | 代码前6位:630105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2万人 |
人口密度:约67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大堡子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大堡子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西宁市城北区辖乡。1949年属湟中县管辖,1956年划归西宁市,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成立大堡子公社,1984年设大堡子乡,1986年划归城北区。位于区境西南部,湟水河北岸,距区府15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万,以汉族为多,有回、藏等少数民族。青(海)西(藏)公路穿境。辖大堡子、吴仲、巴浪、晋家湾、陶北、陶南、三其、乙其寨、汪家寨、宋家寨、鲍家寨、严小、朱南、朱北14个村委会。地处河谷地、台地,湟水河沿境南东流。乡镇企业以五金、化工、机械修理、建工建筑、硅铁、碳化硅为主。严小村工业小区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农业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境内有吴仲墓群、朱家寨遗址,为省级文物
荣誉排行: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大堡子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文化旅游:
朱家寨遗址,位于西宁市大堡子乡朱家寨村内。朱家寨坐落在云固川出口西南部,云固川水经村东流入湟水。建国前,这里只有朱北村称朱家寨,现分为朱北、朱南两个行政村。朱家寨遗址是瑞典人安特生在1924
吴仲墓群,位于西宁市大堡子乡吴仲村。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东起吴仲村,西到湟中县的黑嘴村,南自吴仲村北,北到山根。50年代前,这里有封堆60余座。墓群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年代后,修筑公路及扩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分别属湟中县一区三其乡和六区吴仲乡。
1951年11月,为湟中县管辖。
1956年8月,划归西宁市。
1972年6月,成立大堡子居民委员会,属马坊街道管辖。
1977年2月,大堡子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划归三其街道管辖。
1980年1月,成立大堡子街道,属城西区管辖。
1986年6月,划归城北区管辖。
1999年,大堡子乡政府和大堡子街道合并改称大堡子镇。
2003年,三其村划归马坊街道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居委会位于大堡子一机床,故名。1990年叫大堡子镇第二居委会,2000年改为大堡子第一社区,2005年根据城北民政局文件更名为‘大堡子镇一机床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居委会位于青海工具厂而得名。社区原名为大堡子镇第二社区,2005年更名为工具厂社区居委会。…[详细]
一、地理位置:城北区大堡子镇大堡子村地处西宁市西郊,西湟公路13公里处。交通发达,109国道、丹拉高速公路穿界而过,是通往湟中、湟源,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6年曾属湟中县五区吴仲乡管辖1958年吴仲乡改名为“东风”人民公社,严小村改名为严小生产大队,1962年成立大堡子人民公社,严小大队归大堡子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9年曾属湟中县管辖,1956年划归西宁市,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为大堡子人民公社宋家寨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堡子乡宋家寨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9年曾属三其堡,后在1958年成立大堡子人民公社。1962年晋家湾生产大队又划归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人民公社,晋家湾生产大队于1984年更名为大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6年,鲍家寨归西宁市领导1958年,鲍家寨村归多巴公社管辖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鲍家寨改名生产大队1962年,大堡子公社成立,鲍家寨归大堡子公社领…[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十一日,青海省政府成立,仍置西宁县,后改为湟中县,朱家寨村属湟中县五区吴仲乡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详细]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朱北村,地处西湟一级公路(109国道)北边,离西宁市区15公里,距大堡子镇中心2公里,系大堡子镇西北的一个行政村。 朱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称“吧浪堡”清朝初期称“巴狼寨”清朝中期称“八郎堡”1938年马步芳推行保甲制度时被定为一个保,1958年称“吧浪大队”,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明朝时期称“吴仲”,1949年解放后称为“吴仲村”,1982年成立吴仲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政府实施保甲制度,简称“汪乙其”,新中国成立以后,汪乙其作为一个村进行了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了汪乙其初级农业生产合…[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政府实施保甲制度,简称“汪乙其”,新中国成立以后,汪乙其作为一个村进行了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了汪乙其初级农业生产合…[详细]
陶南村位于西宁市城北区西南部,北邻青藏公路,南邻湟水河,交通便利通迅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投资开发潜力。 全村有278户总人口1217人,总劳…[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代时期,陶北、陶南统称淘小堡,后因洪水冲击成沟,自然分为南、北两村,地处北边的为陶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