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城回族乡 | 隶属:平安区 |
行政代码:632121202 | 代码前6位:6321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1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866人 |
人口密度:约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乡政府驻地古城村,回族人民居多而得名。
基本介绍:
古城回族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1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4%。面积111.9平方千米。辖总门、山城、角加、木场、古城、扎门、六台、牌楼沟、黑林滩、新庄尔、沙卡、石壁、北村、且尔铺14个村委会。沿旧制于1953年改设古城乡,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1年分设古城公社,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复设古城乡,同年8月改设古城回族乡。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为湟中县第二区。
1960年,为西宁市平安区所管辖。
1962年,归湟中县管辖。
1979年,归平安县管辖。
1955年,为古城乡。
1958年,为古城公社。
1984年,改为古城回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乾隆三年(1738),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奏准建城堡,城北小山上有一小庙,当地人称为皅思观,后毁于兵燹,又在旧址重建,遂称古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农户庄廓前面有一土制圈门,称总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于中村的北面,故名。1978年前称属湟中县古城公社中村大队,1961年改称为北村,1984年改称北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设置有一道关卡,故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沙卡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堆放木料的场所,故名。1961年称南村,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木场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且尔甫意为简易的放牧窝铺,故名。1938年保甲制时且尔甫编为民乐乡三堡,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且尔甫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先村中的山上有一座小土城(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原先在村口有一木制牌楼,故名。1978年前隶属湟中县古城公社牌楼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牌楼沟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建村庄,“尔”字是居住村民特有口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半山洼,故名。1978年以前隶属湟中县古城公社角加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称角加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扎门村位于古城乡南部,临平公路和平阿高速公路横穿扎门村,平阿高速公路的出口离扎门村2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2250-2500米,属于高原干旱大陆性气…[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壁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