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默勒镇 | 隶属:祁连县 |
行政代码:632222102 | 代码前6位:6322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8 | 邮政编码:8102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684人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默勒系蒙古语,意为“江河”,故名。
基本介绍:
默勒镇地处祁连县南部,东邻门源县,南与刚察县、海晏县、大通县相邻,西同天峻县毗邻,北连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平均海拔3500米,全镇土地总面积38.46万公顷,占全县面积的24.3%,有天然草场26.44万公顷,占全县草场面积的22.4%,可利用草场24.94万公顷,可利用率为88.67%,各类牲畜330661头只。镇辖6个行政村(瓦日尕村、才什土村、老日根村、海浪村、多隆村、扎沙村),2339户7497人,有蒙、藏、土、汉、回、保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镇党委下辖党党党党支部7个(其中,机关党党党党支部1个,村党党党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291名,其中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默勒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1951年设默勒乡。
1953年更名为默勒蒙古族自治区。
1958年更名为默勒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默勒乡。
2001年3月撤销多隆、默勒两乡,合并设立默勒镇。
辖瓦日尕、才什土、老日根、海浪、多隆、扎沙6个牧民委员会,有6个自然村,25个牧民小组。
镇人民政府驻老日根滩。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居住过一位高龄老人,故名。“老日根”系藏语音译,意为高龄。…[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才什土”系蒙古语音译,意为有黄羊的地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瓦日尕”系藏语音译,意为玉石,故名。1964年成立瓦日尕人民公社,1966年瓦日尕人民公社分为长江和畅游两个人民公社,1981年长江生产大队更名为瓦…[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附近有七个垭豁,故名。“多隆”系蒙古语音译,意为七个。…[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早年贡家部落王把女儿嫁给扎沙部落头人的儿子时,把自己管辖的草山当作陪嫁物划给扎沙部落一部分,故名。“海浪”系蒙古语音译,意为赐给之物。…[详细]
默勒镇扎沙村地处镇域东北部,东邻门源县湟城乡,南与海晏县接壤,西连默勒镇多隆村,北与祁连县峨堡镇、阿柔乡和八宝镇毗邻,平均海拔约3200米左右,是一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