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子沟乡 | 隶属:湟中区 |
行政代码:630122204 | 代码前6位:630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海子沟名字的来源与蒙古人有关。公元1227年3月,成吉思汗率大军渡过黄河攻占了西宁城,并将西宁地区划给章吉驸马作为其封地,从此,蒙古人在西宁周边地区一直生产生活,蒙古人称呼的一些地名也被保留下来,海子沟便是其一。海子沟内原有一个小湖泊,湖泊周边的一些地方被称为海上庄、海南庄、海头、海庄子等,附近的村民就将“海子”与山沟合称,叫作“海子沟”,海子沟也成为西宁地区民族团结、文化多元的象征。
基本介绍:
海子沟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等。面积104.2平方千米。辖东沟、阿滩、普通、陶家、甘沟、总堡、水滩、杨库托、万家坪、景家庄、中庄、王家庄、薛姓庄、大有山、顾家岭、松家沟、黑沟、海南庄、古城沟、东沟脑、沟脑21个村委会。1949年属三其乡,1951年分建海子沟乡,1958年为海子沟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湟中县,1984年改设海子沟乡。
文化旅游:
积善塔位于湟中区海子沟乡阿滩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属三其乡。
1951年,分建海子沟乡。
1958年,为海子沟公社。
1960年,划归西宁市。
1962年,复归湟中县。
1984年,改设海子沟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中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王家庄大队,1981年分设为中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中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西宁府新志》载。明时阿旦族归附居牧于此,故名阿旦,后演变为阿滩,阿旦系蒙语,意为金子。…[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建政时为普通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甘沟大队,1984年分建为普通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陶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甘沟大队,1984年年政社分设时为陶家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以甜水得名。1949年建政时为湟中县一区中心乡甘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海子沟公社甘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甘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明洪武四年,元西宁州土人南本哥归附后,授予土司,以汪为姓,世居海子沟总堡、灰条、东沟等村,村以方位地形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成化年间,该地曾筑堡防守,得名总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景家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景家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景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万家坪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万家坪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万家坪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称水滩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万家坪大队,1981年分建为水滩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水滩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库托系蒙语,意为山坡、山梁。后杨姓居住,故名杨库托。…[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称王家庄村,名称沿用至今。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王家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王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称沟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沟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沟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时为海南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海南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海南庄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筑一城堡,故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古城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古城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古城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一区中心乡东沟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沟脑村大队,1970年分建为东沟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东沟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顾家岭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顾家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分建为黑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顾家岭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顾家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分建为松家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时为顾家岭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顾家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顾家岭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薛姓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薛姓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薛姓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地于早无水,人畜饮水靠窑水和涝坝水,故名“旱坪出”,清乾隆时,西宁道佥事杨应琚视察时更名为大有山,解放后,云谷川水库的水引向该地,解决了人畜饮水和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