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初涉职场  >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 实验册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想知道,爱提问;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种类。
  二、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请你们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样品,不知道你们的收获怎么样?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回答。
  (二)制定方案,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各种土壤由什么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
  (学生把从不同地点采集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比较研究)
  〔让学生用各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如:对土壤进行捏团、颜色、颗粒大小、气味、加水搅拌后沉淀等比较,〕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课件出示)
  活动二:我们给土壤分类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不同土壤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数量等
  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老师在学生汇报结论时进行归纳,在归纳中得出“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课件出示)板书
  活动三: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为了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猜测,试着说出理由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漏斗、水、杯子等材料。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其它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实验方案。(在三个漏斗中按顺序装入不同的土壤,再把水缓缓的倒入土壤中)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你们几点提示(出示课件):
  1、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同时开始。
  2、小组合作认真观察,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土壤:
  保水性(强、弱)
  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黏质土的保水性最强,砂质土的保水性最弱。)
  师: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不同,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每种他们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总结:由于砂质土的含砂量多,颗粒大,所以它的渗水性就强,而渗水性强的土壤它的透气性也强。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出示课件)
  (三)展示交流活动:玩一玩我们自己带来的各种土壤。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你自己带来的土壤,根据含沙量的多少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类的?
  学生活动。
  (四)拓展创新
  1、土壤分为哪几类?
  2、谈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知道了土壤可分为三类: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2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二、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三、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每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
  2、生:仙人掌适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适合比较湿润的土壤,荷花适合很湿润的土壤。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它们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师: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浇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儿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这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
  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那它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结果发育。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杯子、干湿土壤、放大镜、白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选好组长、记录员、材料员。
  2、关于老师,你想知道什么?
  3、从进教室到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4、师: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我们方川小学的学生特聪明,特爱动脑筋,特爱观察,相信这一节课大家也能学得更好。
  二、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庄稼都生长在哪呢?
  2、板书:土壤。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了解土壤的哪些知识?
  3、出示课题
  三、寻找土壤的成分
  (一)观察新鲜的土壤
  1、预测土壤里有什么
  2、如果给你一包土壤,你准备怎样观察?
  3、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教师自己准备一套)出示:纸、筷子、放大镜
  4、你能说说这些工具的用处吗?你现在又准备怎样观察?动手之前强调: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组发现得最多。
  5、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6、你们组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写上。
  7、你能给这些东西分分类吗?指导分类:水分、动物、动物遗留物、植物遗留物、杂物、土壤颗粒等。(它们腐烂后就成了腐殖质)
  4、像小石子、沙这样的颗粒,我们称为土壤颗粒,那你们在观察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比沙更小的颗粒呢?(如粉砂、黏土)
  5、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地质学家)是怎么分类的,课件出示。(沙砾指的就是小石子)
  (三)沉积实验
  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沙砾、粉砂和黏土吗?
  2、说说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提醒学生:
  温馨提示:
  1、将土块放入杯中时动作要轻,以免溅起水花弄湿桌子;
  2、土块放入水中后,先不要搅拌,注意观察水中土壤发生的现象,再搅拌;
  3、搅拌的动作要轻、慢,以防水溢出杯子。
  3、交流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看见,土壤颗粒是分成一层一层的,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杂物。
  4、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中有(板书: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补充:此外土壤中盐分,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出示,读一读,记一记。
  三、土壤和生命
  1、同学们,道在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命,有(学生举例子:蚯蚓、蚂蚁、蜗牛、植物的根……)
  2、课件出示,从图上可见,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接着小组内讨论: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
  它们为土壤做了什么?
  3、交流反馈
  4、进行爱土壤的教育:是的,人类没有土壤,我们将————,动植物没有了土壤,就无法存活,那么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人类和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板书: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四、课外拓展活动
  土壤的作用可真大,作家高士其写了一首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详细地介绍了土壤的作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65—66读一读。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3、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大镜
  1组—4组砂土、5组—8组粘土、9组—12组黑土、湿抹布、小盘
  演示: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谈话:出示泥塑图片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小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土还具有颗粒细、耐火度高等特点。所以人们经常利用它来制作泥塑。
  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土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前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下这些土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小结:究竟这些土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1—4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花坛里取来的;5—8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用眼睛观察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观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放大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发记录单1)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发现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腐殖质。
  (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他的物质成分吗?
  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随学生回答板书
  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4、学生交流:
  生1:查电脑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这些猜想,但课堂上老师没给大家准备,我们怎么验证这些猜想?
  生2:做实验。
  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想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认识实验材料
  1、谈话:为了便于观察和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土壤和实验材料,看一下,认识它们吗?生:认识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
  1、谈话:利用这些实验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这些猜想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注意,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要动手去操作,讨论开始。
  2、学生分组商量实验方案、记录:
  3、学生交流: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们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验证空气:我们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空气,我们想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气泡,就说明没有空气。这个实验方案有没有道理?生:有道理。师:好!实验方案通过!其它的猜想我们怎么来验证?
  验证水:我们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水。我们想把土壤放在易拉罐中加热,看看是否有水蒸汽。如果有,说明含有水,如果没有,说明没有。师:其实,这个同学的方案没问题,但是描述的有点问题,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水蒸汽,看到的是水蒸气凝结成的白汽。2、如果土壤里含水多,全班一起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含水少怎么办?
  验证腐殖质:我们想知道土壤里是不是有腐殖质,我们的方法是把土壤放在易拉罐盒里,用酒精灯烧,如果有烧焦的气味,说明里面有腐殖质,如果没有那种气味,则说明里面没有腐殖质。师小结:其它的猜想我们怎么来验证?
  验证砂和黏土:师:哪个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砂和黏土?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砂子和黏土。我们想把土壤放在烧杯里,加入水搅拌均匀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烧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师:也就是说看看土壤会不会分层。老师提醒你——等待一会儿,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验证养料、养份:师:养料、养分的验证实验比较难,这样吧,我们先来验证前面的四项内容,最后再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温馨提示:
  1、土壤分层沉淀(dian)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做分层沉淀的实验,把它放在一边沉淀着,再做其它实验,等其它时间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进行观察。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后的实验材料,防止烫伤!
  3、观察时,要及时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4、谈话:那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老师也有几点提示请看大屏幕(投影)
  实验探究
  1、谈话:大家听清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实验时先做哪个实验?为什么?做土壤分层沉淀实验时,一直不停的搅拌吗?那应该怎么样呢?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想到的方法开始实验吧!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与交流:
  解决难题
  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气。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土壤里是否含有养料、养份。
  2、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知道养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比较大的杂质或腐殖质等,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过滤装置过滤掉这些杂质,由于时间的关系,上课前,老师已经过滤好了土壤的溶液,在这。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待溶液蒸发后,观察一下玻璃片会出现什么?怎么样,会做了吗?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加热的玻璃片,下面请小组长到前面来取实验器材,其他组员点燃酒精灯,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大家发现了吗?
  5、教师小结:这层白色的污渍就是养料的一种,我们把它统称为无机盐。(板书:无机盐。)土壤里的养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让植物生长的更好,农民伯伯会在适当的时候为土壤施肥、补充养料。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让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播放视频。
  2、学生观察:
  3、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砂、黏土、无机盐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长才会更加茂盛,任何一种物质的缺失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实关于土壤的秘密还有很多,比如说,南方的土壤与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与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观察一下它们的颜色和特点,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3、能手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受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
  过程方法: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验,知道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黄河的录像、森林被砍伐图片、实验报告单、装有土的盒子、装有草的盒子、2个水槽、2块木块、2个喷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看过黄河的吗?那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出:看到过的黄河的样子。
  黄河真的像几位同学所描述的那样?想不想亲自看一看?
  2、(播放录像:黄河录像。)组织学生观看。
  3、组织交流汇报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学生说出:
  1)黄河水很急。
  2)黄河岸边没有树。
  3)黄河水很混。
  4)黄河水很黄。
  (2)关于黄河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出:
  1)黄河旁边的树都哪里去了?
  2)黄河水为什么那么黄?
  3)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3)指导猜想。
  是啊,黄河水为什么这黄?请大家猜一猜,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
  1)可能是因为没有树。
  2)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
  3)可能是没有种草。
  4)可能是没有了花草树木的保护。
  4、引出实验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样,是因为没有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变黄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真的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实验验证
  组织认识实验材料
  1、谈话:老师为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实验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组织对比。
  其它小组的实验材料和他们的一样吗?(一样)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法。
  ,《土壤的保护》教学案例
  我们应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你们想怎样实验,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互间积极争论,利用实验材料进行设计。
  3、组织进行实验验证。
  各小组都讨论出实验方法了吗?下面就用你们自己的方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师巡视指导。)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积极进行观察实验、做记录。
  4、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
  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1)汇报
  同学们实验先做到这里,谁想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其它小组要认真听,他们的实验和你们的一样吗?)
  学生争先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个别小组实验方法和结果与别的小组同学的不一样。
  (2)交流
  我们看了几个小组的实验,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
  学生解释为:
  1)两个木块一个横着放、一个坚着放,高度不一样。
  2)两个喷壶放得一个高一个低,是不对的,应放得一样高。
  3)两个喷壶的水流出的不一样多。而且一个流的快一个流的慢,是不对的。
  4)除有草无草不一样外其它条件都应当一样。
  5、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都说出了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师还为每小组准备了一组实验材料,你们想不想运用正确的方法再进行一次实验?
  学生再次实验。并修改实验报告单。
  6、组织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再次实验,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各小组争先汇报。
  学生说出:有草的一盒土少水清,无草的一盒土多水混。
  7、教师总结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一致吗?
  从实验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组都举起了手。
  学生答出: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
  (2)草可以使土变清。
  (3)草可以保护土壤。
  (4)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
  (5)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说得非常好,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观看图片。
  植物可以保护土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片。
  出示图片。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然后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说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
  (1)树被砍了,感到很心疼。
  (2)大片森林砍了,环境受到破坏,人类会受到惩罚。
  (3)森林被砍,下雨产生洪水,会造成水土流失
  3.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土壤的保护》教学案例
  根据以上事实知道黄河水变黄的原因了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组织汇报
  现在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生争先回答。
  学生说出:
  (1)因为人们砍掉了树木,原以当暴风雨来临时
  把泥土冲进了河里黄河水就变黄了。
  (2)因为人们乱砍乱伐不爱护花草树木,当有洪灾时,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就变黄了。
  (3)因为人们乱砍乱伐,使土壤失去了保护作用,所以当暴雨来临,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就变黄了。
  5.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我们共同探讨了黄河水变黄的原因,知道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是“土壤的保护”
  四、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都非常好。请大家再利用课下时间调查土壤还会受到哪些破坏。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下节课,我们再共同交流。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方法。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2)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索土壤。
  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一)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观察土壤学生讨论、交流。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谈话:
  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教师小结:
  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
  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
  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讲述:
  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做肥料袋。
  谈话: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三个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动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大影响。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益虫的保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从而验证假设。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做一回“实验”。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思考回答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对肥料袋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精神并将其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板书设计:
  肥沃的土壤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学会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以及尊重事实、讲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目标:
  土壤中含有沙、泥土、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土壤是混合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细致观察并发现土壤中含有很多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难点:研究土壤的相关实验操作。
  三、课时:2节
  四、材料准备:
  小组材料:土样、白纸、表面皿、放大镜、筛子、蜡烛、金属片、火柴(证明有腐殖质的器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导入
  问:怎样的土是土壤呢?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吗?
  揭示课题。
  问: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土壤不是混合物?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混合物呢? 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表达。
  研究土壤
  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实验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动物。
  (2)取比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网孔的筛子筛。
  (3)加水混合、摇晃、沉淀,借助水观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动物变成的腐殖质、泥土和细砂。
  问:土壤里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
  实验方法:
  (1)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用蜡烛加热杯中的土壤(杯用玻璃盖着),观察是否有水珠以及土壤的颜色。
  (3)直接加热铁片上的土壤,闻闻是否有烧焦头发的气味,观察土壤颜色的变化。
  参照“王康这一组的研究方法”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及分工。
  分组实验及汇报。 讨论、交流先按经验做出判断,再想方法证明的方式证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气。分组实验。 先讨论并设想,接着参考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过程,再讨论和设计。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计划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交流和表达
  问:
  1、你们都观察到了土壤中的哪些成分?
  2、现在可以判断土壤是不是混合物了吗? 学生综合得出结论: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拓展 问:开展种植小植物的活动时,你觉得挑选怎样的土壤比较好呢? 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为下一阶段的种植活动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篇10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通用10篇)由好学资源网初涉职场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