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求职攻略  > 

【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五篇

【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五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认识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会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
  教具准备:
  学生:杜小芳最高,身高是154厘米。
  一、记录
  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的数据不超出哪个范围,也就是找出最矮的是多少厘米,最教师请5名同学到黑板前,教师按照“记录单”上的顺序报数据,5名同学分别在例2的空白统计表的各个空格内画“正”字。然后,让他们擦去“正”字,填上数目,制成完整的统计表。最后要求同学们将各组人数加起来,核对一下是否与“记录单”上的人数一样。
  让同桌学生讨论一下,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先求出这个班全体女同学身高的总和,再用这个总和除以全体女同学的人数。
  教师:计算平均身高需要根据哪个表?
  学生:要根据“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
  教师:当我们要了解这个班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时,就需要用到“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这说明在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丢掉。
  二、课堂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记分单”。让学生观察,并且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这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分数不超出哪个范围,是从多少到多少?
  怎样对这些成绩进行分组?分几组?
  怎样编制统计表的栏目?
  让同桌的学生讨论一会儿,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之后,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4页,自己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填写成完整的统计表。然后教师提问:
  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可以说明这个班数学考试分数的哪些情况?(可以知道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是最多和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三、小结: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和练习,谁能说一说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
  先让同桌的同学讨论、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让学生试着说。最后,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4页,一起读书上总结出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说出这个班男同学的体重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整理原始数据的步骤分为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5题。

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三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 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二、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
  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
  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 篇3

  一、活动宗旨: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丰富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我校在三月的最后一周将举办高花亭小学第二届科普活动周。
  二、活动组织机构:
  总策划:z
  负责人:z
  成员:z
  三、活动时间:
  __年年3月26日——3月30日
  四、活动安排:
  1、科学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参赛对象:中、高年级学生。
  作品数量:各中队至少推荐3件作品。
  收缴时间:3月23日下午放学前。
  收缴负责人:z
  奖项设置:视作品的数量和制作水平确定。
  2、科幻画比赛
  参赛对象:1——6年级学生。
  作品要求:(1)主题不限
  (2)作品要能充分体现科技未来的幻想。
  (3)作品尺寸:
  8开的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绘制,画幅横竖均可。
  (4)作品的画种及材料不限,可以包括电脑绘画。
  (5)仅限个人作品,不得抄袭。
  作品数量:各中队至少推荐3幅绘画作品。
  收缴时间:3月23日下午放学前。
  收缴负责人:z
  奖项设置:视作品的数量确定奖次。
  3、观看科普电影
  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组织安排:z
  三年级:3月23日下午
  四年级:3月26日下午
  五年级:3月27日下午
  六年级:3月28日下午
  地点:校阶梯教室
  4、科学小故事演讲比赛
  对象:3——6年级的部分学生,各班派2名选手参赛,2名选手各选一个题材,不能相同。
  上报学生名单时间:3月23日下午放学前
  收缴、比赛负责人:z
  比赛时间:3月29日下午
  5、外出参观
  (1)组织学生去市天文台观星。
  对象:4——6年级,每班各选派10名。
  要求:参加的学生必须由家长负责接、送。
  名单上报时间:3月17日下午放学前。
  活动负责:z及各班主任老师
  备注:1、学生由家长送到科技馆门口,老师按班级集合整队。
  1、如天气有变,时间将相应调整,另行通知。
  2、班主任老师要全程陪同,并注意学生的安全。
  (2)组织学生参观市气象台。
  对象:1——3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负责:田曙光及上述年级各班主任老师。
  活动时间:3月26日下午
  (3)组织学生到茅岭的杨梅林参观。
  对象:5——6年级部分学生,每班各选派3名学生参加。
  活动负责:z
  活动时间:3月20日
  6、表彰总结会
  时间:3月30日下午
  地点:阶梯教室
  内容:
  (1)观看活动的dv录象
  (2)科学小故事演讲
  (3)颁奖
  (4)领导讲话
  场地布置:zz
  总结会主持:z

教学计划 篇4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
  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巩固练习】

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课时)
  第一周8.——9.05开学工作
  第二周9.0——9.12《诗经》(二首)
  第三周9.1——9.19《老子》(五章)前三章
  第四周9.——9.24中秋假期
  第五周9.2——9.30《老子》(五章)后两章
  第六周10.0——10.07国庆
  第七周10.0——10.17《晏子春秋》(二则)
  第八周10.1——10.24《管子》(二章)
  第九周10.2——10.31《孟子》(四章)前两章
  第十周——11.07《孟子》(四章)后两章
  第十一周11.0——11.14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11.21《史记》(一篇)
  第十三周11.2——11.28《孙子兵法》(三章)第一章
  第十四周11.2——12.05《孙子兵法》(三章)第二章
  第十五周12.0——12.12《孙子兵法》(三章)第三章
  第十六周12.1——12.19屈原
  第十七周12.——12.26王羲之
  第十八周12.2——12.30魏征
  第十九周01.0——01.07文天祥
  第二十周01.08——01.14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01.15——01.21期末考试
标签: 教学计划

【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五篇由好学资源网求职攻略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