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城镇 | 隶属:沾化区 |
行政代码:371603102 | 代码前6位:371603 |
行政区域:山东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43 | 邮政编码:256800 |
车牌代码:鲁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0个行政村 |
因沾化老县城驻地位于此,后来又迁移,成为老县城旧址而命名。
基本介绍:
古城镇隶属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位于沾化县西部,地处阳信、无棣、沾化三县交界之地,西南与阳信交界,西北与无棣接壤,辖50个行政村,总面积72.2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人口2.7万人。近年来,古城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2006年1—6月份,全镇地方财政收入达297.7万元,同比增长54%,总量列全县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5.9%。截止6月底,全镇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元;新增民营业户2764家,从业人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古城镇为2024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024年4月,古城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乡(镇、街)。
文化旅游:
文峰小学大礼堂位于古城镇东关村西首,文峰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清末民初沾境内最高学府,所育人才,遍及中外,不乏栋梁。校舍分三部,共88间,现仅存大礼堂五楹,坐北向南,为
西范遗址位于古城镇西范村南约500米处,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0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遗址以前较现状高,因村民平整土地,已成平地,部分地段土色呈灰黑,遗址直接暴露出文化层,厚度不清
古城墙遗址位于古城镇东关村,始筑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历代多次加固修缮,如今除去保留东门的一段城墙和东北角上留有的部分遗址外,古城墙已面目全非。不过城墙外壕沟尚存,城内部分建筑、街道和
历史沿革:
清朝属丰乐乡、仁寿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
1945年解放后仍为一区,1957年改建城关镇,1958年11月为沾城公社,1982年4月更名为古城公社,1984年6月改为古城镇。
西关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347人、98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东关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417人、102户,党员18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东街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502人、143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南关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718人、186户,党员2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古城镇北关村位于镇政府南500米,252户,872口人,752亩地,25名党员。…[详细]
魏王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397人、123户,党员15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大王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737人、187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油坊村位于古城镇西北部,主要以冬枣种植业为主,拥有油坊冬枣生态示范园。全村共有178人,64户,党员17人,代表30人。…[详细]
班家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433人、162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北耿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13468人、443户,党员34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一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475人、105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二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423人、132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三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641人、165户,党员19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四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385人、143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张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261人、98户,党员15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沙李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278人、87户,党员13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 …[详细]
孟宋村位于古城镇北部,现有人口557人、211户,党员25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李彦村位于古城镇西北部,现有人口760人、165户,党员18/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北三里村位于古城镇北部,濒临古城镇政府驻地现有人口543人、128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 …[详细]
郝沟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631人、168户,党员23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业为主。…[详细]
位于古城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范刘路西,共114户,417人,耕地面积720亩,产出结构以种植冬枣、棉花、苗木和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枣面积为30亩,棉…[详细]
任村位于古城镇西2公里,现有人口313人、86户,党员15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单家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302人、87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罗场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711人、211户,党员23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张家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181人、43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刘家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279人、87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赵家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449人、122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吴家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566人、143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李彭村位于古城镇西部,濒临古城镇政府驻地,现有人口921人、198户,党员2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管庄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891人、212户,党员3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东三里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1303人、243户,党员3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白家村位于古城镇西部,西与阳新县搭界,现有人口218人、62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位于古城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范刘路西,共174户,638人,耕地面积720亩,产出结构以种植冬枣、棉花、苗木和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枣面积为30亩,棉…[详细]
位于古城镇政府驻地西6.5公里处,共119户,404人,耕地面积720亩,产出结构以种植冬枣、棉花、苗木和粮食作物为主,2024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详细]
位于古城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共196户,407人,耕地面积950亩,产出结构以种植冬枣、棉花、苗木和粮食作物为主,2024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详细]
徐王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508人、143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王见南村位于古城镇西南部,现有人口742人、156户,党员25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西三里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190人、56户,党员1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西辛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286人、74户,党员11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东辛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524人、143户,党员22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棉花种植等为主。…[详细]
巴家村位于古城镇南部,现有人口158人、43户,党员10名、代表15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苏窦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309人、89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东崔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228人、43户,党员13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位于古城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共214户,821人,耕地面积1060亩,产出结构以种植冬枣、棉花、苗木和粮食作物为主,2024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详细]
程湾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254人、72户,党员14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大范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735人、211户,党员24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迷马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327人、92户,党员17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西范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515人、123户,党员2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洼李村位于古城镇西部,现有人口350人、92户,党员16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台李村位于古城镇西南部,现有人口984人、236户,党员31名、代表30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冬枣种植为主。…[详细]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尾间,渤海之滨,年平均气温12.1一13.1℃,无霜期185一194天,年日照时数2609.4小时一2761.1小时,年降水量550一650mm。土地大部分属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