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头镇 | 隶属:城固县 |
行政代码:610722101 | 代码前6位:6107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9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年),因集镇地处丘陵坡头,形似“龙头”,并建有龙头寺而得名。
基本介绍:
龙头镇位于城固县中部,距县城6公里,城石路横贯东西,龙沙路南连108国道,乡村道路形成网络,交通便捷。全镇辖17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34户,总人口3.2万人。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有耕地32531亩,其中水田28254亩,旱地5277亩。
该镇大力发展“优质米、柑桔、大棚蔬菜和养殖业”四大主导产业。全镇种植优质米面积达到1.8万亩(高档优质米3700亩);栽植柑桔面积达到1.7万亩(挂果面积9000亩以上);年产蔬菜1.5万吨;建成大型生猪养殖场4个,年出栏2.5万头以上。各类产品质优价廉,远销四川、甘肃、浙江、西安等国内外各大省市。
该镇为全面加快小集
历史沿革:
清代沿明制,全县有48地,龙头属西路16地中的龙头寺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分12区辖7铺74坝,该地属西部16坝得龙头寺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龙头镇辖9保。
1950年,境内设沙杜区。
1953年,境内增设龙头区,驻地龙头寺。
1956年,废沙杜区并为龙头区。
1958年,成立龙头公社。
1961年,改为龙头区。
1966年,更名“向阳区”。
1972年,复设为龙头区。
1983年,龙头区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为龙一大队,1966年改为向一大队,1974年恢复原名,1980年改为龙头大队,1983年体改为龙头村委会,2015年改为龙头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龙二大队,1966年改为向二大队,1974年恢复龙二大队,1980年更名军张坝大队,1983年体改为军张坝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6年为黄家营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龙五大队,1966年改为向五大队,1974年复名龙五大队,1983年体改为黄家营村委会,2015年将周家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有一座西高寺古庙,村委会驻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刘王岭大队,1966年改为红星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1983年体改为刘王岭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为群众自治组织管辖的5个自然村村民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熊家山大队,1966年为爱国大队,1972年恢复熊家山大队原名,1983年体改为熊家山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为晏湾大队,1966年改为八一大队,1972年恢复晏湾大队,1983年体改为晏湾村委会,2002年更名为堰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为新生事物,兴旺发达,为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由六个农业社合并为一个大队,故称六一大队。1983年体改为六一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群策群力办好集体,为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光”意为向往新兴光明,故名。1956年为新光高级社,1958年为新光大队,1983年体改为新光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之意,为群众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为庆祝新中国诞生,为群众自治组织,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