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大河坝镇

地名:大河坝镇隶属佛坪县
行政代码:610730102代码前6位:610730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车牌代码:陕F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0.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478人
人口密度:约6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境内椒溪河、蒲河、汶水河汇合后,沿峡谷南流至大河坝处豁然宽阔,水流平稳,形成宽坝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大河坝乡东与宁陕县相接,南与石泉县交界,西与洋县接攘,距县城43公里,是四县交界之地。子午河流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西汉高速公路纵穿全乡。全乡辖8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1016户4189人。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有耕地5338亩,其中水田1837亩,旱地3501亩,有林地71539亩,森林覆盖率达72%。

200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688万元,多经收入达480万元,乡企总产值达1085万元,招商引资104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09元。全乡有经济园林18000亩,其中枣皮11000亩,板栗6000亩。栽植天麻5000平方米,发展养猪4800头,养鸡15000只。

该乡以水稻

+查看详细大河坝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大河坝镇为2019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

历史沿革:

清代大河坝乡属洋县椒溪河新民里。

1949年前,属洋县“石大椒地区”。

1950年5月,将洋县椒溪区大河坝乡划入佛坪县,属第一区西岔河区公所辖。

1956年,为县直辖乡。

1958年9月15日,成立大河坝公社。

1958年11月,撤销佛坪县,大河坝公社划入洋县。

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改为大河坝管理区属石墩河区管辖。

1962年7月,撤管理区恢复大河坝公社。

1984年5月,改设为大河坝乡。

2007年6月,

+查看详细大河坝镇历史沿革>>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五四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成立初级社时,团支部工作突出,以“五四”青年节命名。意为一个蓬勃、向上的区域,而得名“五四”。现在是一个行政村,故名。…[详细]

十亩地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根据道光十三年(1833)年墓碑记载,此地名为“七亩地”后来农民开垦耕地扩大为10亩,故名十亩地。现驻地位于十亩地堰头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三河口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三河交汇处,设立于此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共力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农业社时期,取其”共同努力大兴农业发展“,寓意为”共同努力“之意,驻地位于此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沙坪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处地势平缓,为沙质土壤,得名沙坪。驻地位于沙坪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高桥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道,山狭谷深、架桥一座,称高桥,且驻地设在高桥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水田坪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高山之顶,地势平坦水田多,称其水田坪,且驻地位于水田坪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谭家河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该地属洋县管辖。解放后于1950年5月划归佛坪县,属第一区(区公所驻西岔河)十亩地乡。1952年,属佛坪县第二区(区公所驻西岔河)谭家河乡。1…[详细]

凤凰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该地属洋县管辖。解放后于1950年5月划归佛坪县,属第一区(区公所驻西岔河)大河坝乡。1952年,属佛坪县第二区(区公所驻西岔河)案板沟乡。1…[详细]

联合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由摆家沟、谢家沟、孙家沟三地组成,取“联合生产,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望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大河坝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大河坝镇面积相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