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堰门镇 | 隶属:岚皋县 |
行政代码:610925109 | 代码前6位:610925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3.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290人 |
人口密度:约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早年间,当地人为引水灌溉,在现堰门村大坪梁垭子筑堰,依地势而建一座堰墙承接水堰,墙下留门洞方便通行,堰门因此得名。
基本介绍:
堰门镇地处岚皋县西部边陲,东与民主镇毗邻,南与官元镇壤,北临铁炉乡,西与紫阳县隔河相望,全乡辖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2741户、10283人。总面积为73.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93米。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扣时代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以蚕桑、畜牧、水果为支撑,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后劲的农村产业格局。2002年养蚕发种5000张,产茧160吨,发展黄姜3000亩,种植魔芋1000亩,产茶13吨,产柑桔15吨,生猪存栏6800头,山羊存栏1600只,家禽存栏1.2万只,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700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800万元,农民人均纯
历史沿革:
清属西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西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尚德乡四保。
1949年12月,为三峰区七步、堰门乡。
1956年,为明珠区堰门、七步乡。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为堰门乡和七一乡。
1996年11月,将原八一乡并于七一乡,原长春乡并于堰门乡。
2001年,七一乡并于堰门乡。
2011年7月,撤乡设堰门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隆重、兴旺的意思,故名隆兴。1958年9月,为七一公社堰门管理区隆兴大队,1984年9月,改为民主区堰门乡阳坡村。1996年11月,乡镇机构改革,…[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境内有条人工修建的堰渠,后为方便行人通过,在堰渠下开设了一道门,故名堰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很有生命力,村民朝气蓬勃,兴旺发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发扬长征精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村民一团和气,团团结结、圆圆满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纪念革命圣地,而得名。1958年9月,为七一公社七步管理区七步沟大队,1984年9月,改为民主区七一乡瑞金村。1996年11月,乡镇机构改革,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周围山势迂回形成三个围圈,即大围圈、中围圈、小围圈,这里为中围圈,因中围圈与原跃武村相邻,故将中围圈更名为中武。…[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不断前进发展,故名。1958年9月,为七一公社泰山管理区泰山大队,1984年9月,改为石门区八一乡进步村。1996年11月,乡镇机构改革,撤区并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