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铺镇镇 | 隶属:汉台区 |
行政代码:610702100 | 代码前6位:6107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因旧称十八里铺而得名。
基本介绍:
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地处汉台区东南端,距汉中市中心城市九公里,全镇共辖3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2万人。镇域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阳安铁路、108国道穿镇而过,西汉高速公路引道建成在即,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汉中粮油作物优质丰产地之一,也是商贸物资重要集散地。
200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l亿元,企业营业收入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2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5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0元。目前,全镇36个村巳全面建成区级小康村,其中两个村已建成省级小康村,7个村建成市级小康村。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铺镇镇为2019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6年7月,农业部认定铺镇镇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蔬菜)。
2014年10月,铺镇镇被确定为汉中市市级重点镇。
2014年7月,铺镇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铺镇镇为陕西省重点镇。
历史沿革:
旧称十八里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名为铺镇。
1949年至1958年,为南郑县人民政府驻地。
1958年,撤销南郑县并人汉中市,为红旗公社。
1961年,改为铺镇区,辖铺镇、新民、七里、新铺、望江、金华6个乡,区公所驻铺镇。
1992年10月,乡镇机构改革,将原铺镇区所辖新铺乡、铺镇乡、新民乡合并为铺镇。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铺镇社区是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二保;村委会前身名为联丰农业社,组建于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以联合起来夺取丰收之意而取名,1958年改称联丰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二保;村委会前身名为西丰农业社,组建于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因位于铺镇西街,并以丰收之意取名,1958人民公社化时,以当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现存一古皂角树,故名。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七保。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始建南新农业高级社,1959年以驻地皂角树自然村改称皂角树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刘家堡自然村取名刘堡大队;1966年改称朝阳大队;1970恢…[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李冲自然村取名李冲大队;1966年改称红旗大队;1972恢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寨村是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周家湾自然村取名周家湾大队;1963年因村民大都住在安子岭,…[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新铺自然村取名新铺大队;1966年改称曙光大队;1970恢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村委会前身名为芦坝大队,组建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以芦坝自然村取名。1966年改称五星大队,1972年恢复原芦坝大队名称。1984年因政社分设改称…[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六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驻地狮子营自然村取名狮子大队;1966年改称东升大队;1972恢复原狮子大队名称;1…[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大同乡第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大寨自然村取名大寨大队;1984年因政社分设改称今名,沿用至…[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城固县沙渡乡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陈家岭自然村取名陈岭大队;1984年因体制改革改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当时村有一座庙宇,叫莲花寺庙,故名。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三保。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始建莲花乡第二高级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称莲花大…[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三保。村委会前身名为莲花第一农业高级社以莲花乡政区名称加序数命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以杨家庵自然村改称杨庵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一保,村委会前身为迴龙大队,始建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以迴龙自然村命名。1961年和迴龙大队分队后,以金坝自然村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原修一座庙宇,叫关爷庙,村以庙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新民乡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张家巷自然村取名张家巷大队,1983年因体制改革改称今名,沿…[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新民乡第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陈家营自然村取名陈家营大队,1966年改称革命大队,1971…[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安然寺自然村取名安然寺大队,1966年改称向阳大队,1977…[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双庙坝自然村取名双庙坝大队,1966年改称双丰大队,1971…[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里原有一迴龙寺,故名。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始建回龙大队,1984年因体制改革改…[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六保。村委会前身名为南池农业社,始建于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1959年人民公社化改称南池大队,1984年因政社分设改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建大队时,以杨家营自然村取名杨家营大队;1983年因体制改革改称今名,沿…[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始建元房大队,1966年改称红星大队,1973年恢复原元房大队名称,1…[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始建贺坎大队,1984年因政社分设改称今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中华民国保甲制时为铺镇乡第二保。村委会前身名为前锋农业高级社,始建于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1959年人民公社化,以驻地后坝自然村改称后坝大队。19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