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蒲溪镇 | 隶属:汉阴县 |
行政代码:610921102 | 代码前6位:6109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1.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镇境溪旁盛长菖蒲,明、清时设递铺得蒲溪铺,后为镇名。
基本介绍:
汉阴县蒲溪镇位于汉阴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位于月河川道,总面积51.27平方公里,有耕地18962亩。该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6473户,总人口21778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49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前列,是政治、经济、文化较繁荣的一类乡镇。该镇以桑、畜、姜为主导产业,特产桑果、五香豆腐干、桃花鱼干等绿色食品。地下矿产主要有黄金、石英、花岗岩。境内著名景区“两合崖”是古汉阴八景之一,经营多年已成为集旅游、休闲、佛道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极具看点,其他云雾山、虎形山、盘龙洞等景点极具开发前景。
近年来,该镇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1997年被省委
文化旅游:
两合崖坐落于距汉阴蒲溪镇约3华里的后坝村,安石二级公路北侧200余米处,占地3.5公顷。进山约40米,迎面有雄伟壮观的彩牌坊,上 书“两合崖聖景”五个镏金大字,苍劲雄浑,两侧楹柱上有联“门迎
两合崖观音阁遗址位于汉阴县蒲溪镇蒲溪村,类别为古遗址。两合崖观音阁遗址为汉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鞍子寨遗址位于汉阴县蒲溪镇盘龙村,类别为古遗址。鞍子寨遗址为汉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墓位于汉阴县蒲溪镇蒲溪村,类别为古墓葬。石室墓为汉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鞍沟庙位于汉阴县蒲溪镇三堰村,类别为古建筑。鞍沟庙为汉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为蒲溪区的蒲溪乡,后改为蒲溪管理区。
1961年,成立蒲溪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蒲溪镇。
1996年10月,小街乡、龙太乡并入蒲溪镇。
2011年7月,田禾乡并入蒲溪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早年间在河边盛产大量的菖蒲,故得名蒲溪。…[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溪畔社区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蒲溪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早年间在河边盛产大量的菖蒲,故得名蒲溪。…[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理位置及取其太阳从东边升起美好寓意,于1996年改名东升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末年,先人造田,从大堰沟水渠引水,水渠以大堰为第一堰,到小堰沟汇合为二堰,流到三堰分水为三,故名三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小街梁上有两家店铺中间夹一条通道,来往客商都通过此路购买商品,便称小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嘉庆十三年。方圆十里连续干旱,汉阴县令带领官员到先锋太白洞拜神求雨,第二天该地先行下雨,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县令及太白水府,更名为先锋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于白汉公路与316国道在猴子沟处有一座石拱桥,后来就把这个村叫做拱新村,后来桥被水冲毁,又修建石拱桥,取名新拱桥村,谐音公星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后因地处盘龙寨而得名,后建村称为盘龙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区域内山清水秀,水草丰茂,生长大量的野芹菜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天星村村部向北1000米有个天星埫,相传明朝修建的,寨子的形状像围筒所以被命名为天星埫,后建村称为天星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位于田禾沟上游,故称为田禾村。1985年建村为田禾村,隶属田禾乡;2011年撤乡并镇隶属于蒲溪镇;2015年6月庙梁村田禾村合并,一直用田禾村命…[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把安沟一组,八组徐家院子并入兴盛村,后改为胜利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名叫响洞岩,大岩中有一条长河处有一个山洞水声响亮,河流两边是居民,后称为响洞河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