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通镇镇 | 隶属:佳县 |
行政代码:610828105 | 代码前6位:610828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因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地置通秦寨,金正大三年(1226年)为通秦县治而得名。
基本介绍:
佳县辖镇。1958年建通镇公社,1984年设通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1.5万。榆(林)吴(堡)公路过境。是古之重镇。辖史家沟、西梁峁、常家崄、李家塌、页梁湾、王家沟、中沟、万家寨、白家沟、高满沟、上李家崄、高家塄、通秦寨、王家川、郭家老庄、程家崄、东槐树峁、李厚、张家坡、大崄、薛家焉、李家沟、高家焉、西沟畔、郝梁沟、高家集、桑沟、小里旺、魏家崄、陈家焉、后曹家崄、前曹家崄、贺家崄、向阳湾、高家垣、杨道渠3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地毯加工等为主。农业以种植谷子、马铃薯为主。中沟村石板畅销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境内红枣栽植面积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历史沿革:
北宋时曾设榷场。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筑通秦寨。
金正大三年到元至元六年(1226—1269年),改寨设县达43年。
清属榆林府。
清末民初属十二地方之岔道铺地方。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通镇联保处,辖10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通镇区,辖6乡。
1952年7月,改属八区(驻地通镇)。
1958年10月,成立通镇公社,辖36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通镇,辖36个行政村。
200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升罗岭,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置通秦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为通秦县治,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废,1913年后以自然集镇简称…[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姓高的最先居住,地处石塄而得名。1958年建立高家塄村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高家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杨氏先居,地处土石沟而得名。1981年建立杨道渠村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杨道渠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贺家坬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两个曹家坬,此村居于前而得名。1958年建立前曹家坬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前曹家坬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住在一个向阳的湾里而得名。1958年建立向阳湾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向阳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薜家墕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高的居住地处于路集而得名。1958年建立高家集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高家集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高的先居,地处土墕而得名。1958年建立高家墕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高家墕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深沟,又有桑树而得名。1958年建立桑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桑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祖先原居住山西省大坬村而得名。1764年大坬村,1958年建立大坬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大坬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川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张者居住,地处山坡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张家坡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张家坡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李的居住于一个自然沟而得名。1958年建立李厚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李厚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升罗岭,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置通秦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为通秦县治,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废,1913年后以自然集镇简称…[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高满二姓先居于此沟而得名。1958年建立高满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高满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姓白的人居住地处沟渠而得名。1958年建立白家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白家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王家沟万家寨之中而得名。1958年建立中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中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王的先居住在此山沟中而得名。1958年建立王家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王家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史的先居于沟里而得名。1958年建立史家沟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史家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常又居于坡坬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常家坬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常家坬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的名字叫西山,住的人姓崔而得名。1958年建立崔家西山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崔家西山村民委员会,2014年崔家西山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白龙庙附近居住得名。1971年建立白龙庙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改为白龙庙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刘的住在沟里而得名,又因与店镇公社刘家沟村重名,更名为刘长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前后有两个李家坬,为了分别,取名为大。…[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陈的居住山墕而得名。1958年建立陈家墕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陈家墕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村民在此山墕口见过老虎而得名。1958年建立见虎墕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见虎墕村明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进柏沟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附近山坬上有闫家寺院而得名。1958年建立闫家坬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闫家坬村民委员会,2014年闫家坬村民委员会,康寨村…[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先有叫闫辛者居住而得名。1958年建立闫辛庄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闫辛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罗的早居于山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罗山生产大队,属通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罗山村民委员会,2014年罗山村民委员会,崔家峁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杨姓人居多,又因居住在沟内而得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属小杨家沟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属小杨家沟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