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焦岱镇 | 隶属:蓝田县 |
行政代码:610122105 | 代码前6位:6101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车牌代码:陕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4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宋以当地焦、戴二姓取名,曾设焦戴镇,明改为焦岱镇。镇政府因驻焦岱街而得名。
基本介绍:
蓝田县辖镇。明清民国为焦岱镇,建国初为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秦岭北麓。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3万。蓝(关镇)汤(峪)公路、焦岱至小寨公路纵横境内。辖樊家坡、水泉、柳家湾、焦岱街、侯家碥、赵家碥、东光、陈寺沟、安寺沟、张家村、任家庄、鲍旗寨、吴家湾、梁家碥、谢家岭、小洋峪、大洋峪、荣家沟、余家湾、老虎沟口、老虎沟、蔡家坡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皮件、石材、水泥预制、砖瓦、机械等厂,出产优质铁锨。农业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水稻次之。林产资源丰富,特产板栗、核桃、柿子。白鹿原原名首阳山,建有鼎湖宫,汉武帝病死于此。??.
文化旅游:
鼎湖延寿宫遗址位于今蓝田县焦岱镇,汉上林苑最东部。也称鼎湖宫,是汉武帝时修建的离宫,为汉上林苑内十二宫之一。198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勘探和发掘。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宫
历史沿革:
宋、明曾设焦岱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联保。
1949年,设焦岱区,辖6乡。
1956年4月,调整撤销焦岱区,归汤峪区管辖。
1958年9月,成立卫星公社。
1966年,改名为代代红公社。
1984年6月,改设焦岱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焦岱镇古名雀谷,宋《元和九域志》写为“焦戴镇”系因焦、戴二姓人居住而得名焦岱街村。因其负责焦岱街村日常工作且村委会驻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位于峪口,洋峪河流经此峪,且流水量较大而得名大洋峪村,且村委会驻于此负责大洋峪村日常工作,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东村,取前途光明之义而命名东光大队;1984年6月设乡镇时被命名为东光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吴姓人在此地筑寨居住而得名吴家寨村。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吴家寨而命名吴家寨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红光大队;1981年恢复原名吴家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鲍姓人在此筑寨、插旗居住而得名鲍旗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张家村而命名张家村大队;1984年设乡镇命名为张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柳家湾命名为柳家湾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东风大队;1968年恢复原名柳家湾大队;1984年6月设乡镇时被命名柳家…[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水泉村而命名水泉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为红泉大队;1968年恢复原名水泉大队;1984年设乡镇时被命名为水泉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陈家沟而命名陈家沟大队;1984年6月设乡镇时被命名为陈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梁家扁而命名梁家扁大队;1984年6月设乡镇时被命名为梁家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候家扁村是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樊家坡而命名樊家坡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红峰大队;1968年恢复樊家坡大队;1984年设乡镇,更名为樊家坡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约600年前,荣氏55世荣好施自山东“从军入陕,占籍蓝田”,徙居此地,因荣姓人居住而得名荣家沟村。因其负责荣家沟村日常工作。…[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佘姓人在此地居住而得名佘家湾村。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驻地佘家湾而命名佘家湾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红旗大队;1968年恢复原名佘家湾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代曾有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其负责老虎沟村日常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