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洛源镇 | 隶属:洛南县 |
行政代码:611021111 | 代码前6位:6110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因辖区位于洛河源头得名。
基本介绍:
洛源镇位于洛南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处,因洛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为洛南、商州、蓝田、华县四县交界之地,海拔13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差较大,沟壑纵横,境内草链岭海拔高度2645.8米,为全县最高处。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1°,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18°,属亚热带高寒山区,雨量充足,年降水量790—830毫米,无霜期175—194天,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地表为黑沙土壤,宜林、宜耕、宜牧。
全镇辖14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4582户,17756人,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25亩,人均0.7亩,林地面积12.3万亩。洛源镇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洋芋为主,经
文化旅游:
药材会馆位于洛南县洛源镇街西,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洛南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设洛源镇。
1958年,改洛源公社。
1984年,改乡。
1997年,撤销张坪乡、洛源乡,合并设洛源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系洛河发源地,故名。1958年形成洛源生产队,1962年改名为洛源大队,1988年改名为洛源村,2015年更名为洛源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沟内有五条弯弯曲曲的小沟像五条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张姓居住早而得名。1958年得名张坪生产队,1968年改为张坪大队,1994年改为张坪村,2014年将东村、中村、西村和张坪合并,称张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刘姓居民很早修有三座庄子,第一座叫老庄,第二座叫吊棚,第三座叫腰庄,此处为第三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刘姓居民很早修有三座庄子,第一座叫老庄,第二座叫吊棚,第三座叫腰庄,此处为第二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有一深潭故得名。1958年形成龙潭生产队,1962年改名龙潭大队,1984年改名龙潭村,2015年将黑章村、甫尔村和龙潭村合并,称龙潭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山沟,亦农亦林,故名。1958年形成农林生产队,1962年改名农林大队,1984年改名为农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刘姓居住早而得名,后因人口增多,又在腰庄、吊棚两地另立新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涧坪村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早年有桃树而得名。1958年形成桃坪生产队,1962年改名桃坪大队,1988年得名桃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洛源豆腐干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洛河源头——洛源镇,出产的驰名古今的土特产品——洛源豆腐干。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就负有盛名,曾被清皇御为御膳贡品,并随当年商贾走各地。红军在洛南时,洛源人民曾用豆腐干支援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保健药材,其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还含有人体必须的16种微量元素,17种以上氨基酸和多糖等滋补保健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养血补气、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