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渠镇 | 隶属:眉县 |
行政代码:610326105 | 代码前6位:610326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8.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7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因元代金姓员外聚众兴修水利,疏通宁戚渠灌溉农田,时人感念其恩德,立碑记事称此地为金渠而得名。
基本介绍:
金渠镇政府驻地位于眉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南临秦岭,北依渭河,东邻槐芽、汤峪镇,西接齐镇、首善镇。全镇总面积58.1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8900户,32544人。
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体育工作,积极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2000年被县政府评为“1996-
2000年度”全县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3年荣获陕西省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金渠镇为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金桥猕猴桃)。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金渠镇为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4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金渠镇为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4年12月,金渠镇被认定为陕西省2024年度省级科技示范镇。
202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金渠镇为202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24年11月,农业部认定金渠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桥猕猴桃)。
历史沿革:
三国时属郿县。
清朝划为眉5县南乡第三联保,辖八堡。
民国时期为郿县金渠镇公所,辖10个堡。
1949年5月,属郿县第三区,辖8乡。
1956年2月,撤区设下洪寺、金渠镇2个小乡,辖15个村。
1958年9月,隶属金星公社,设下洪寺、金渠镇2个管理区,辖15个生产大队,12月并入周至县。
1961年9月,复归眉县改为金渠公社,辖15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改为金渠乡,辖15个行政村。
1996年11月,改为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春秋时期眉邑太宰宁戚率众修宁渠,元代,金姓居民仗义捐资重修戚渠,引水灌田,故名金渠。…[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年第村是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为三区四乡,1958设红星大队。1984年金渠镇人民政府命名县政府审批为红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战国时,宁戚率众修渠,故名。1950年5月——1952年宁渠设为“二乡”归三区区公所管辖;1956年2月归新成立的金渠乡管辖;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为元代练兵的地方,故名。解放初为三区四乡驻地,1958年设教坊大队,1984年经金渠镇人民政府命名,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教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河底村依塬傍水,田园风光独具魅力,台塬、川底、滩地、湿地层次丰富,周边旅游景点丰富。林木覆盖率81.7%。 文化内涵丰富。积极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样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蔡姓人士居住在渭河南岸的崖边,故名。最早本村有蔡姓人在此定居,故名蔡家崖村,1958年成立金渠人民公社蔡家崖大队,1984年由金渠镇人民政府命名为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田姓人在此居住建寨,故名。1949年解放后,归北四村管辖;1956年2月归新成立的金渠乡管辖;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后,田家寨村设生产大队,隶…[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范姓人士在此居住,故名。解放初为三区四乡驻地,1958年称范家寨大队,1984年6月由金渠镇人民政府命名,县人民政府批准称范家寨村名委员会一直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枣树成林,故名。据记载,清顺治时(1644-1661),全县设三乡19个里,枣林村隶属清远乡,清代末枣林为南乡第三联8堡。中心堡金渠镇,民国2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由八个自然村寨组成,故名。1958年八练村为“八一”大队,来家寨村为“东方红”大队,1971年又叫八练大队、来家寨大队,1984年撤乡换镇后,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