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咀驿镇 | 隶属:清涧县 |
行政代码:610830101 | 代码前6位:610830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737人 |
人口密度:约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因明代在延榆古道上,有一壶嘴状巨石之处设驿站而得名。
基本介绍:
清涧县辖镇。1958年建石咀驿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25公里。面积117.3平方公里,人口1.6万。210国道过境。辖石嘴驿、王家砭、师家川、寺则河、盆则沟、拓家湾、王家堡、康家湾、枣林则沟、吴家河、徐家河、盘右岔、石场沟、慕家河、李家西沟、高郝家河、神咀、牛家沟、贾家沟、糜山河、冯家渠、上槐卜硷、二郎岔、榆湾则、桥渠、宋家坪、中庄、张家渠、呼家塌、惠家沟、柳沟、郝家南沟3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黑豆、谷子、马铃薯等。著名作家路遥出生于王家堡村。??.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石咀驿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历史沿革:
明清属清涧县骞二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民国政府设石嘴驿联保,辖10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成立石嘴驿区,辖石嘴驿、盆则沟、乐堂堡、贺家岔、郝家墕、盘石岔6乡,有60个行政村。
1958年9月,成立石嘴驿公社,辖32个生产大队。
1984年,改设为镇。
2011年,郝家墕乡并入石咀驿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前有奇形石咀,原是延榆古道上的驿站,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慕姓人在此居住,地处河边,故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慕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西沟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牛姓人在此居住,地处山沟,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沟,枣树多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吴姓人在此居住,地处山沟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吴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小盆地,村临小沟,故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盆则沟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在此居住,干旱年这里有土围子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康姓人在此居住,地处弯道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康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师姓人居住在此,地处川道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师家川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在此居住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王家砭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沟内岔口修二郎庙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二郎岔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徐姓在此居住,地处河边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徐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小河边,并建有寺庙,故得名。1984年改镇,设立石咀驿镇寺则河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宋姓人在此居住,地处坪地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宋家坪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石岔,建有盘龙庙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盘石岔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拓姓人在此居住,地处石湾而得名。1984年设立石咀驿镇拓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