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神农镇 | 隶属:渭滨区 |
行政代码:610302102 | 代码前6位:6103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因传说炎帝神农氏生于此地濛峪沟而得名。
基本介绍:
神农镇地处宝鸡市南郊,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典型城郊型乡镇。总面积 12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5100 亩,辖 16 个行政村, 89 个村民小组, 4276 户,农村人口 15258 人。
神农镇地貌多样,山塬川并存,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文化遗址,价值连城,为科研、考古、研究人类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古大散关、和尚塬古战场、诸葛山、九龙泉、姜氏城、古栈道等名胜景观令中外游人仰慕,特别是常羊山的炎帝陵和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愈来愈被国内外游客所称道,是海内外游客寻根祭祖的理想之地。
境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宝成铁路、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宝鸡县神农乡。
1949年后,设益门乡,归渭滨区。
1951年9月,属宝鸡市第六区。
1956年6月,属宝鸡市清姜区。
1958年,改乡为益门公社。
1959年初,改为益门管理区。
1961年9月,复改益门公社。
1964年8月,隶属宝鸡县。
1971年12月,划归渭滨区辖。
1984年,改设为益门乡,辖18个生产大队。
1992年,改称神农乡。
1998年8月,撤乡设神农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陈家社区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最早起名为姜城堡村。1953年命名为姜城堡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姜城堡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姜城堡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大湾铺村。1953年命名为大湾铺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大湾铺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大湾铺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其美好的寓意:长治久安之意取名。最早起名为太平庄村。1953年命名为太平庄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太平庄村生产大队。1984年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竹园沟村:古因遍沟长满翠竹而得名。最早起名为竹园沟村。1953年命名为竹园沟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竹园沟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邵家山村:邵姓人最早居住于此的村庄。最早起名为邵家山村。1953年命名为邵家山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邵家山村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益门堡村。1953年命名为益门堡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益门堡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益门堡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茹家庄村。1953年命名为茹家庄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茹家庄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茹家庄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夏砑壑村:位于浅山区丘陵地貌的村庄。最早起名为夏砑壑村。1953年命名为夏砑壑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夏砑壑村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冯家塬:冯姓人最早居住于此的村庄。最早起名为冯家塬村。1953年命名为冯家塬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冯家塬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峪泉村。1953年命名为峪泉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峪泉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峪泉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任家湾村。1953年命名为任家湾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任家湾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任家湾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古大散关,得名于散,西周诸侯国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