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家堡镇 | 隶属:延长县 |
行政代码:610621101 | 代码前6位:6106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820人 |
人口密度:约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清乾隆二年(1737年),以黑姓居驿铺处得名“黑家铺”,后谐音成黑家堡。
基本介绍:
黑家堡镇位于延长县西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全镇辖23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11156人,土地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226亩,人均3.6亩;果园面积11800亩,人均1.05亩。是全县大棚菜开发重点镇和全县育苗基地。目前,杨家湾育苗和康家坪大棚菜建设已被列为全县科技示范村,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实施。
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粮食总产5500公斤,人均产粮410公斤,财政收入56.53万元,其中农业税8.5万元,农业特产税7万元,国税2.5万元,地方税335万元。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黑家堡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清属延长县广安里和苏子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延长县风北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属金沙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属一区和六区。
1949年2月,属一区。
1956年4月,属郭旗区。
1958年,成立黑家堡公社。
1984年,改设黑家堡乡。
2000年,改设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黑家堡村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因黑姓人氏最早居住在旧时的驿铺,得名“黑家铺”,后演变为“黑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家角村建于唐光化三年(900),因白姓人氏最早居住于山角,得名“白家角”。…[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瓦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贺家沟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因贺姓人氏居住在此沟,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康家坪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因最早康姓人氏居住在坪上,得名“康家坪”。…[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彭家圪台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彭姓人早居圪台上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湾村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因李姓人居住在河湾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家沟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因马姓人居住在沟里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家湾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因杨姓人居住在山湾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孙吉屯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因孙姓人居住取吉祥如意之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花河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因高姓人居住在河边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