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交口镇 | 隶属:延长县 |
行政代码:610621104 | 代码前6位:6106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01万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因地处山沟交会口得名交口村,清雍正《陕西通志》已记为镇。
基本介绍:
交口镇位于延长县东北部,与延川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全镇辖26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2692户、11515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146人。耕地总面积28905亩,其中:基本农田9878亩、有林地42895亩( 经济林9945亩、用材林32950亩 )。
全镇共有21个党政企事业单位,其中镇属9个,县属12个,共有干部职工203人。有学校4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46所,有教师158名,学生2816名。由邵明路先生投资修建的全市一流水平的光华中学座落在本镇内,村村通电、通路、小城镇改建基本完成。
2000年,全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交口镇(苹果)榜上有名。
2022年2月,交口镇被推荐为陕西省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0年5月,交口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文化旅游:
南禅寺时代:明——清地点:延长县交口镇李家坪村东保护范围:南至山门墙基,北至僧舍墙基,东至前院小石窑外墙基,西至前院小石窑外墙基。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南禅寺被陕西
历史沿革:
清代属延长县恭顺里、忠义里、人和里、安平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北区和中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属交乐区和红源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属三区和四区。
1949年2月,属二区和四区。
1956年4月,属交口镇。
1958年9月,成立交口公社。
1984年,改设镇。
2011年,交口镇撤销刘家河乡并入交口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山沟交会口得名交口村。…[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交口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因驻地处多山、在几个大沟交汇处,得名交口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河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因村庄位于驮甫以南的小河边,得名南河。…[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驮甫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因以前开过当铺叫当铺塬,后改为驮甫。…[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堡子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因村中最早有一碉堡,得名堡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发其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交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普儿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因最早开过当铺,得名“铺儿”,后演变为“普儿”。…[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岭上村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因居住在高山上,得名岭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管村塬村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因刘姓人氏居住在塬上且有一管家,得名刘管村塬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洋仙坪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据说原先叫崾崄坪,因村子在崾崄的上边坪上,后演变为洋仙坪。…[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房家塬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因房姓人氏居住在塬上,得名房家塬。…[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家窑科村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因白姓人氏早居窑科上,得名白家窑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家山村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因白姓人氏居住在山上,得名白家山。…[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碾义沟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因村头以前有个大碾子,大家都用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贺家川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因贺姓人居住在川道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枣坪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因该地有很多枣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刘家河建于清同治二年(1864),以刘姓人在河边居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苏家河建于清同治二年(1864),因地处东苏家河西岸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封家河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因封姓人在河边居住而得名封家河。…[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万家河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因高万两姓人氏最在居住河边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家塬建于清同治二年(1865),因郭姓人氏最早居住在塬上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4年将原前段家河村民委员会、后段家河村民委员会、刘党家沟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段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24年将原下吕家塬村民委员会、上吕家塬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吕家塬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