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泾洋街道 | 隶属:镇巴县 |
行政代码:610728001 | 代码前6位:610728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2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0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泾洋河,镇政府驻泾洋村而得名。
泾洋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巴县政府驻地,2015年6月县乡机构综合改革,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镇区划调整的通知》(镇政发〔2015〕3号)精神,泾洋镇被更名为泾洋街道办事处,为镇巴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街道办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辖15个村113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21个网格小区,共有户籍人口14973户41314人。210国道穿越其境,东接兴隆镇,西连青水镇,南邻小洋、长岭镇,北依杨家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二00三年起,连续三年综合目标考核列镇巴县乡镇第一,镇党委连续三年被镇巴县委授予“泾洋镇位于镇巴县境中北部,地处巴山主脊与星子山之间,撤区并乡时由原城关镇、泾
历史沿革:
清嘉庆七年(1802年),设定远厅定远里固县坝、北乡山沙坡地。
民国三年(1914年),设北区固县坝村、山沙坡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城区联保、山沙坡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城区联保、山沙坡联保合并设城区乡,辖3保、4保、5保、6保、7保、8保、9保、10保、11保。
1950年,设城关区辖南关、牌坊街、新城、周家营、东岳庙、鹿子坝、晒旗7乡。
1955年,辖城关街、周家营、鹿子坝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1年7月23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集中管理周家营、河西路、荒田嘴、庞家坝、王家院子等地居民户。新成立河西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0年属城关街政府第一、二、三村。1965年分设更名为第一、二、三居民委员会。1968年将一、二居民委员会合并命名跃进居民委员会,三居民委员会以民…[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0年属城关街政府第四、五、六村。1965年更名为第四、五,六居民委员会。1968年将四、五居民委员会合并命名向阳居民委员会,六居民委员会更名校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建大队时为鹿子坝大队,1968年改为红旗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为鹿子坝大队,1984年更名为鹿子坝村,2002年将六一村合并到鹿子坝村,2…[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建大队时,以周家营自然村名命名周家营大队。1969年以辖境位于泾洋河岸更名泾洋大队。1984年5月建村时为泾洋村。2007年4月将东岳村辖跃…[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组建大队时,属周家营大队所辖。1961年分出七里沟高级农业社另建大队,以沟名命名七里沟大队。1968年更名永红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七里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建大队时,以境内李家坪自然村名命名。1968年更名东风大队。1970年将东风大队的一、二队划归城关镇蔬菜大队辖。1981年因县内大队重名,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建大队时,以小渡坝自然村名命名。1984年建村时为小渡坝村。2002年3月将严家山村划归小渡坝村。2006年将庵垭村辖莫家山、垭子二个组划归…[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建大队时,以晒旗坝自然村名命名。1968年更名晒旗大队。1971年恢复晒旗坝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晒旗坝村。2012年3月将自强村、杨务山…[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驻地拉溪塘自然村名命名。1967年更名红旗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拉溪塘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拉溪塘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境内周子垭自然村名命名。1967年更名卫星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周子垭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周子垭村。2007年4月将田家…[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驻地蒿坪子自然村名命名蒿坪大队。1967年更名群民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蒿坪大队。1981年因县内大队重名,以境内瓦子坪自然…[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驻地龙洞子自然村名命名龙洞子大队。1967年更名为光华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龙洞子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龙洞子村。2007…[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境内三溪口自然村名命名三溪口大队。1967年更名前进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三溪口大队。1984年建村时三溪口村。2007年4…[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由三个农业社合并而命名为同心大队。1961年与高家坡、上营分大队时,以境内中营自然村命名中营大队。1964年与上营大队合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驻地高桥自然村名命名。1966年与青岩大队合并仍名高桥大队。1972年将原高桥大队划出命名农科大队。1981年恢复高桥大队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捞旗河自然村名命名。1967年更名捞旗大队。1979年恢复原名为捞旗河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捞旗河村。2002年3月将纸房沟…[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辖境位于原梨子园乡中心点命名中心大队。1968年文革时,将“中”字改为“忠”字,为忠心大队。1971年恢复为中心大队。198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