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许堡乡 | 隶属:云州区 |
行政代码:140215211 | 代码前6位:14021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车牌代码:晋B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8100人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许堡村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原名许家庄堡,从清朝后期人们就简称许堡。
许堡乡是一个有3671户,11207人的大乡。全乡拥有耕地面积66000亩,粮田面积5340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大乡。
该乡地处大同县城15公里处,北靠阳高县、南临桑干河、大塘公路、109国道,贯穿全乡。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同县的东大门。
全乡的主要土特产是黄花、明绿豆,营养丰富,质量优越,每年的产量基本上稳定在黄花年产40万斤,绿豆年产200万斤,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1年12月,许堡乡被认定为山西省农村电商强镇。
文化旅游:
西册田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西册田村西北约2500米处西册田遗址,地处大同县东部,许堡乡中南部,桑干河段之册田水库南岸,遗址正南10000米处为六棱山脉,正北百
许堡教堂位于大同县许堡乡许堡村内,年代为193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大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外延伸30米。
许堡堡址位于大同县许堡乡许堡村中,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为大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水地城址位于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东水地村西,年代为东周、汉,类别为古遗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东水地城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
解放初期属阳高县四区。
1953年区下设乡,13村划为四个小乡。
1955年小乡合并成立许堡镇。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成立许堡人民公社。
1971年全公社划归大同县。
1984年政社分设,许堡人民公社改成许堡乡。
2001年4月与原西册田乡合并成现许堡乡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建于明万历29年原名许家庄堡,从清朝后期人们就简称许堡。…[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下庄堡,原来人口少,都住在堡子里,现堡墙断垣仍在,因位于上庄堡南1公里,故称下庄堡,后简称下庄。村委会驻下庄村得名下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下庄堡,原来人口少,都住在堡子里,现堡墙断垣仍在,因位于上庄堡南1公里,故称下庄堡,后简称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村的旧址在旧村西南角,建土堡墙叫永乐堡,居住着武、刘、郭三姓,明洪武年间从洪洞迁居而来,郭姓祖籍洪洞郭家坡,兄弟二人,一人移居倍加造镇郭家窑头,…[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叫集稔,是连年丰收之意。后来由于礼教的发展,社会宣扬仁义礼智,古文人将“稔”字写为“仁”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叫上庄堡,原来人口少,都居住在堡子内,现堡门尚存,据考证为明代建筑,因与下庄堡同时建堡且位于下庄堡上方,故称上庄堡,现简称上庄,1984年地名普…[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于家寨村南桑干河北岸有一个蘑菇似的火山堆,在这个小包东西两面有两道火山梁,形似二龙戏珠,在西边的火山梁上有一处兵寨遗址,四周墙基仍存,有1.5米宽,…[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因该村地下水丰富,人们吃水打井很浅就可以打出水来,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跳水崖(古名悬石崖)泉水东,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在明朝有徐姓的兄弟二人,从洪洞迁来,定居于阳高县东册田南10公里处,起名西册田。…[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名在清代光绪年间的碑文上书“大旺村”,民间传说村西有一座王坟,为元代丞相康里脱脱之墓(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碑、石雕毁),元代在这里建村,起名大王。…[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旧址在现址北1千米处的小盆地,传说建于600年间,建有土堡墙,因而得名堡村。1983年册田水库上位上升村址南迁,当时全部为土窑洞,1989年地震,…[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为1990年新建村,旧址在现址偏西南2千米处,传说西册田有一户人家耕种着该村的土地,为方便耕种,在这里靠崖掏土窑,供农忙时居住,由于紧靠大王村,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兄妹3人,哥居大王,弟居小王,妹居黎峪,以名为村,一说是因居住在峪口处,下坡下又长满梨树而得名黎峪,后将“梨”写为“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