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柴家镇下牛村
地名:下牛村 | 隶属:柴家镇 |
行政代码:140882102203 | 代码前6位:14088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村 |
下牛村或谓因形为卧牛而得名。或谓因初为牛姓居住命名。或谓因历史传说命名。1、因地形命名:相传,汾河南岸凤凰岭下有一块高地,周围沟坡长满枣树,不知何姓人氏在高地上,便起名为枣庄。后来,人们发现这枣庄的地形像一头牛,南边的小坡疙瘩像牛头,头后两侧像前腿,南北大巷像牛脊梁,脊梁北两旁是后腿,池头坡是牛尾巴,牛头南通向坡顶的五里羊肠小道像牛缰绳,遂改枣庄为牛村,并规定不能在牛背上打井,吃水井都得打在村外。牛村一直称呼到清末才改成下牛村。2、因姓氏而命名:传说唐末至五代,兵荒马乱,民不能安生,有姓牛的兄弟携家从陕西逃难过来,后来生活安定了,人口繁衍兴旺,就以此姓氏为村名,称牛村。3、相传王莽追杀刘秀时,刘秀逃到牛家庄堡子里避难,他发现堡子像牛的脊背,牛是南山虎,刘秀属虎星,便高兴地说:“我已上了这头神牛的脊背了,神牛救了我,救了我汉朝的江山。”后来刘秀当了东汉皇帝,牛家庄便以帝王的话把村名改为上牛村(意为上了牛背)。到了清末,坡下的牛村因坡上对应的是上牛村,遂将村名改为下牛村(意为坡下的牛村)。
柴家乡下牛村位于河津市柴家乡最东边,南接万荣县,东接稷山县,总面积二千八百多亩,人口2023人,党员43名。本村大部分土地为沟坡地,农民收入来源以种植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为主,耕地面积1800亩,经济林木240亩,退耕还林地120亩。有机井11眼,居民饮水塔2座。
下牛村与庄头村、柴家村、上市村、山王村、夏村村、北张村、樊家峪村、吴村村、北原村、苍底村相邻。
历史沿革:
明代为庄社里牛村。
清代为北庄里下牛村。
1919年为第一区下牛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为第五区下牛村。
1953年全县划为41个乡为庄头乡下牛村。
1956年3月,全县合并为17个乡为柴家乡下牛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为柴家公社下牛大队。
1984年4月为柴家乡下牛村民委员会2019年12月柴家乡撤乡置镇为柴家镇下牛村民委员会。
下牛村附近有黄河龙门景区、大梯子崖景区、古今天下旅游景区、薛仁贵故里、河津真武庙、高媒庙等旅游景点,有连伯韭菜、晋南牛、龙门梨枣、北原苹果、山西琉璃制品、龙门麻黄等特产,有河津赵氏中医正骨法、河津剪纸、河津琉璃烧制技艺、河津转花灯、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