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

地名:大峡谷镇隶属壶关县
行政代码:140427105代码前6位:140427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55 邮政编码:046000
车牌代码:晋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9.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400人
人口密度:约9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太行山大峡谷,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全园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九龙洞、女性妖洞、云盖寺、崇云寺、万佛寺、“猫路”危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地有,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旅游胜地200强”。

基本介绍:

大峡谷镇位于长治市壶关县,与树掌镇、石坡乡接壤。

1958年设桥上公社,1984年置乡。距县府55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0.7万。荫林公路过境。辖桥上、盘底、王家庄、沙滩、桥后沟、丁家岩、大河、杨家池、东川底、南岭、前脑、后脑、梯脑山、西坡沟、洪底15个村委会。矿产有硅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兼产谷子、柿子。

2019年,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长治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晋政函〔2019〕123号),壶关县撤销桥上乡,设立大峡谷镇,以原桥上乡的行政区域为大峡谷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保持不变。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大峡谷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1年12月,大峡谷镇被认定为山西省农村电商强镇

2021年8月,大峡谷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峡谷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53年成立桥上乡。

1958年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驻桥上村。

1959年改称桥上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桥上乡。

2020年撤乡设镇并更名大峡谷镇。

2021年,鹅屋乡并入大峡谷镇。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桥上村

桥上村地处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腹地,是壶关县桥上乡党委、政府所在地,又是大峡谷游客接待集散中心、土特产销售中心,是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小镇。桥上村共辖…[详细]

红豆峡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红豆峡景区在两村内,而得名。1949年—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六区;1958年称生产大队管理区;1967年称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1977年…[详细]

王家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立村者姓王在此居住,得名王家庄村。1949年—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六区;1954-1955年全县分三区四个基点时,隶属六区;1956年…[详细]

沙滩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轿顶山对面,淅河南畔的沙石滩涂之上,得名沙滩村。…[详细]

桥后沟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桥上村后面的山沟里,故名。1949年—1953年隶属六区;1956年时隶属桥上乡;1958年隶属桥上人民公社;1984年后隶属桥上乡。1949…[详细]

丁家岩村

丁家岩村位于壶关县桥上乡东南部,全村辖7个自然村,有农户256户,人口851人,耕地458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有劳力352个(其中男劳力187个…[详细]

大河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太行山大峡谷中段淅河主流与拐龙沟支流,两条河流在此汇合后,水量陡增,故取村名为大河。…[详细]

杨家池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村有杨氏人家在此定居,且村中有一水池,得名杨家池村。…[详细]

东川底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避免与县内另两个川底重名,按方位改称东川底村。…[详细]

南岭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后窑自然村西边的山岭上,得名南岭村。…[详细]

青龙峡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青龙峡景区在两村内,故名。1949年—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六区;1956年全县分44个乡时隶属桥上乡;1958年隶属桥上人民公社;195…[详细]

鹅屋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对金鹅筑窝落住此间,而得村名鹅屋。…[详细]

柳泉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村前长珠巨柳,流股清泉,柳与泉相辅相成,堪称天作之合,故获这般诗意村名柳泉。…[详细]

紫团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紫团山山系主峰东侧的大垴山南麓,因村依偎紫团山,得名紫团村。…[详细]

参园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紫团参参园沟观光园,故名。1949年至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六区。1956年全县分44个乡时隶属桥上乡。1958年隶属桥上人民公社。…[详细]

西柏坡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村址坐落之侧古有大片柏树林,得名西柏坡村。…[详细]

石泉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址坐落于高山寨山系主脉南延侧峰、狮头山阳面的石山脚上,且处于东北面3公里外的中心村石坡下方,得名石泉村。…[详细]

阴山坝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太行山大峡谷AAAAA级景区中的红豆峡西南侧畔,因村址坐落于壶关东南域著名地标名山老阴山之阴而得名阴山坝村。…[详细]

牛洞上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场上岭半山腰有座溶洞,中坐一石,酷似卧牛,体态雄健,头凸独角,四蹄扣地,前腿半弓,呈欲起而未起伏。民间传说此牛夜半拉载超重,途中过劳蹶倒,跌折一角,入…[详细]

壶陵水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陵川县,建国之初划归壶关。该村与陵川邻村交界处共饮一井水,因分别位于水井东边和西边,故名。…[详细]

师家背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山上有有块巨石形似狮子,得名狮家背,后演变为师家背村。…[详细]

黄崖底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西北所依隐银山边缘高崖表面近似黄色,得名黄崖底村。…[详细]

东土池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当地有一大土池,该村因建在池的东侧,故名。…[详细]

西土池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大峡谷镇东南域崇山峻岭中,相隔葫芦山与东土池村对应为邻,得名西土池村。…[详细]

南倒寺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村是在一座倒塌的寺庙南边建的村,故名。…[详细]

五里沟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因全村各自然村均座落在一条五里长的沟里,得名五里沟村。…[详细]

沙岗沟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太行山大峡谷区割的南山板块上,隐银山山系主峰东麓多条沟壑里,得名沙岗沟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大峡谷镇面积相当:
到大峡谷镇必去著名景点

大峡谷镇相关名人
大峡谷镇特产与美食
大峡谷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壶关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