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庞泉沟镇 | 隶属:交城县 |
行政代码:141122105 | 代码前6位:1411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车牌代码:晋J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600人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而得名。文峪河没有地表源泉,关帝山主峰林荫茂密、沟壑纵横,就是它庞大的源泉,故名庞泉。
交城县庞泉沟镇现有3322人,23个行政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莜麦为主,该镇有国家生态旅游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盛产各种野生菌类,如羊肚菌、野生木耳及各种野生珍贵药材等。旅游区环境优美,林水沟景自成一体,是一个悠闲度假的好去处。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庞泉沟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庞泉沟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交城县第四区。
1958年,属太阳升人民公社。
1959年9月,将太阳升公社更名为横尖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撤销横尖人民公社,设立横尖镇。
2000年12月撤并乡镇,将横尖镇更名为庞泉沟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为张姓所建故名,后去弓为长。…[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由两家人合建故名。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917年属四区,1953年属横尖乡,1956年属横尖乡建设高级社,1958年属太阳升公社,1958年5月,八大…[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中西川到境改为南北方向,又位于交境西北之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为附近居民立“社”祭祀之堂,故名。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917年属四区,1953年属横尖乡,1956年属横尖乡建设高级社,1958年属太阳升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名中卷,古卷为圈,为放牧之所,**战争时期,为避免与本县钟卷相混改为山水,依山傍水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村内店铺作坊较多,为集市贸易中心,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917年属四区,1953年属中代乡,1956年属寨则乡火炬高级社,1958年属太阳升公社,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村为上中村,后易名为中庄。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917年属四区,1953年属寨则乡,1956年属寨则乡隶于建联高级社,1958年属吕梁公社,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庄和后庄合并后更名为代家庄。村民委员会驻代家庄,负责代家庄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因此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寨上,明嘉靖26年迁入双姓,故名。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917年属四区,1953年属寨则乡,1956年隶于建联高级社,1958年属吕梁公社,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名靖安营,明清驻兵于此,故名。明清时期属中西都,1630年建靖安营于村西,沿袭至清末,1917年属四区,40年代为晋绥第八军分区军需处,决死纵队留守…[详细]
区?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处地形狭长而不正,故名为长斜村。后遭山洪,部分居民迁居下游,故名。…[详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