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回龙镇 | 隶属:交口县 |
行政代码:141130105 | 代码前6位:141130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车牌代码:晋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100人 |
人口密度:约8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据历史考证,古名“蒲口顿”,梁末武陵王肖记(公元555-557年)废临邛郡为州,州治设依政县,于此处设镇。因蒲江河与邛崃南河流经交汇于此,河道曲折,一条河水猛涨,一条河水则倒流,其状如龙,故而得名“回龙”。
基本介绍:
"交口县辖乡。1958年建回龙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112.1平方公里,人口1万。霍桃公路过境。辖回龙、均庄、王润、营塘、窑上、茶坊、山头、陶上、田庄、田家山、刘外、张家岭、桃花、韩家沟、枣洼15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硫铁矿。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盛产核桃。有清代石牌坊。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回龙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回龙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归灵石县双池镇管辖。
1952年2月增设第七区,区公所驻回龙村。
1961年5月,恢复双池人民公社,同时在双池人民公社境内分设回龙人民公社。
1971年5月,交口县成立,划入交口县,称回龙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设为回龙乡。
2021年2月撤销回龙乡,设立回龙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