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道场村
地名:道场村 | 隶属:北辛乡 |
行政代码:140821203204 | 代码前6位:140821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村 |
据古碑所载,先有庙院,后有村庄。相传、隋朝大官员王靖善之子、王聃,在隋末乱世时,削发为僧,并取得钦赐度牒,下层僧人极多,经众僧人屡年化缘积蓄,在唐代时已建成大雄宝殿及浮屠。到明代时,在原大雄宝殿内,另铸大铁佛一尊,人称铁佛寺,寺内建有钟、鼓二楼及山门和几个神庙、廊亭、寺容壮观、各处僧道云游集会,宣讲佛经,或超度亡魂,成为周围人的祭祀和斋戒的道场。据说元明之时已有少数人或僧人定居,人都称这个地方为道场。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道场村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村。
基本介绍:
道场村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相传于隋朝,此地有一铁佛大寺,内修钟鼓二楼,浮屠一座,庙里亭台阁楼,殿宇排比;神像自如,栩栩如生。每年各处道士皆从四面八方云游集合,因而,此处乃为道场祭祀之地。据碑载:先有该庙,后建此村,故名道场。
道场村位于北辛乡以东一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果树栽培,是一个有378户,47名党员,1493口人的北辛乡的中型村。全村有耕地面积5030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苹果2000余万斤,人均收入达6850元。农村的公益事业依靠国家支持和村民的艰苦奋斗,发展较快,实现了村通油路,巷道全部硬化,在村广场建起了篮球场,并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两
历史沿革:
1958年属卫星公社双池管理区;1969年撤双池大队,成立道场大队;1984年道场大队改为道场村民委员会;2020年3月3日,依据临政函〔2020〕8号文件,陶唐庄村合并到道场村,新村名道场村。
道场村附近有临晋县衙、临猗傅作义故居、妙道寺双塔、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临晋文庙大成殿等旅游景点,有临猗苹果、吴王渡黄河鳖、北景柿子、临晋江石榴、临猗石榴、临晋酱玉瓜等特产,有锣鼓杂戏、“酱玉瓜”制作技艺、绛州鼓乐、万荣笑话、锣鼓杂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