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家沟乡 | 隶属:柳林县 |
行政代码:141125206 | 代码前6位:1411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车牌代码:晋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600人 |
人口密度:约4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王姓居多且处于山沟而得名。
基本介绍:
柳林县辖乡。1958年建西王家沟公社,1984年改乡。距县城40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0.5万。刘碛公路过境。辖西王家沟、车家沟、曹家塔、梁家坡、刘家坡、沙嘴头、贺街、碾墕、后李家墕、乜家窊、南墕、南窊、任家山、双墕则、兴隆湾、延家峁、杨家沟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煤焦为主。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兼产谷子、大豆、小麦、薯类,盛产红枣。
文化旅游:
柳林华佗庙位于柳林县王家沟乡刘家山村西局岔自然村中,年代为清。为吕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由僧房后檐墙向外延伸6米,东由华佗殿后檐墙向外延伸40米至东侧院落围墙,南由南僧房后檐墙向
韩家垣古建筑群位于柳林县王家沟乡韩家垣村,年代为清,2022年12月,被公布为吕梁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韩家垣一号民宅、韩家垣二号民宅、韩家垣三号民宅、韩家垣四号民宅、韩家垣五号民宅
历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时,本乡王家沟、任家山等11个管理区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
沙咀头、曹家塔5个管理区属孟门公社管辖。
1961年王家沟公社成立,原划归刘家山公社管辖的王家沟公社11个大队及孟门公社的沙咀头、曹家塔5个大队,划归王家沟公社管辖,仍属离石县管辖。
1971年组建柳林县后,王家沟公社改属柳林县管辖。
因与本县以东离石县王家沟重名,于1983年9月15日更名为西王家沟公社。
1984年实行乡镇村制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至1961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西王家沟管理区。1961年7月,西王家沟公社组建,改属离石县西王家沟公社管辖,为独村大队。1971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焉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王家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1年公社化时,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为兴隆湾管理区。1961年至1971年仍属离石县西王家沟公社管辖,为兴隆湾大队。1971年组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1年公社化时,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为曹家塔管理区。1961年至1971年仍属离石县西王家沟公社管辖,为曹家塔大队。1971组建柳…[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为南凹管区。1961年至1971年属西王家沟公社管辖,改为南凹大队。1971年柳林建县,改属柳林县西王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1年公社化时,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为任家山管理区。1961年至1971年仍属离石县西王家沟公社管辖,为任家山大队。1971年组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1年公社化时,属离石县刘家山公社管辖,为双耳则管理区。1961年至1971年仍属离石县西王家沟公社管辖,为双耳则大队。1971年组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刘家山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仍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刘家山大队。1971组建柳林县后,为柳林县刘…[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佐主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仍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佐主大队。1971年组建柳林县后,为柳林县刘家…[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新民村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仍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新民村大队。1971组建柳林县后,为柳林县刘…[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大庄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仍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大庄大队。1971组建柳林县后,为柳林县刘家山…[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至1962年公社化时,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韩家垣管理区。1962年至1971年仍为离石县刘家山公社韩家垣大队。1971年组建柳林县后,为柳林县…[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昔日村东土山,有大片古墓,因该处于墓茔,故名茔西村,后来居民把“茔”改称“荣”故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