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家场乡 | 隶属:左云县 |
行政代码:140226201 | 代码前6位:140226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车牌代码:晋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90.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3万人 |
人口密度:约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相传辽代张姓人家在云中甸建马场,命名为张家场。
张家场乡位于十里河北岸,古长城脚下,县城东12公里处。与同煤集团燕子山大矿相临,总土地面积28.6万亩。全乡辖有32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5188户,14552口人,有驻境涉外单位30个。
该乡地势平坦,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牧草广阔,植被良好,耕地面积81857亩,播种面积50530亩,主要农作物有谷黍、豆类、山药、莜麦、葫麻等,是周边县区有名的小杂粮生产基地。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可达300万公斤,油料产量达50万公斤,少量丘陵区又是瓜类种植的极佳之地,香瓜、西瓜质好味佳,成为当地极品。全乡有林地面积104238亩,森林覆盖率达36.42%,环境优
1949年,分属左云县第一、第三、第四区。
1953年,分属猪儿洼乡、远尚乡、纸坊头乡。
1956年,设张家场乡。
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属张家场人民公社。
1984年复设乡。
2000年12月,将杨千堡乡并入张家场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张家场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个村子最初据说叫碱商。一个外地贩碱的商人在这里居住下来,始有了村子,故起村名叫作碱商。后来,人们觉得碱商这个名不大好听,又因为碱商是远道而来,就改成…[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大堡角村民委员会,2020年4月20日,双泥河村、施村并入大堡角村,村委会设在大堡角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旧高山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猪儿洼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小厂子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九队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清水河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云西村是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梅家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长城岭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东,有一条四季水流不断的河。有人便利用河里的水,在这里安了七盘水打磨,来用葫麻榨油,然后把葫麻杆压碎用来做麻纸,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造纸作坊。于是,这…[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期,左云地处宋辽交界。这里曾频繁发生过战争。全县不少村名便与宋代屡建奇功的杨家将有关。相传宋代名将杨业带兵出雁门关,在今怀仁与左云交界的两郎山峡…[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南杏庄村民委员会,2020年4月20日,北杏庄、东窑头村并入南杏庄村,村委会设在南杏庄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玉奎堡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夏家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胡家屯村民委员会,2020年4月20日,贾家窑村并入胡家屯村,村委会设在胡家屯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杨户岭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双官屯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南端午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秀女村民委员会,自命名以来一直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盐圪塔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东红崖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南周窑村民委员会,2000年12月16日由杨千堡乡并入张家场乡,2024年4月20日,杏元、马兵村并入南周…[详细]
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