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灵关镇 | 隶属:宝兴县 |
行政代码:511827101 | 代码前6位:511827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5 | 邮政编码:625700 |
车牌代码:川T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灵关镇,因地处灵鹫山之古关隘故名。
基本介绍:
宝兴县辖镇。唐武德初置灵关县,1729年天全州“改土归流”建钟灵乡,1944年改为灵关乡,1952年置镇,1956年改为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复置灵关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宝兴河西岸,距县城12.3公里。面积135.9平方公里,人口0.9万。飞(仙关)宝(兴)公路过境。辖钟灵、大渔沟、磨刀溪、新场、河口、大沟6个村委会和老场街、新桥街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石材加工、电力、机砖、采煤、酿造、木材加工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特产茶叶。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灵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3年2月,2012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灵关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位于宝兴灵关镇的自然奇观“空石林”,地处宝兴和天全两县交界处,海拔高度800到3000米。每年四月初,这里是一片由无数杜鹃花汇成的广袤“海洋”。抬眼望去,漫山杜鹃花如彩霞汇集,祥云飘飞。作为
河口红军一烈士墓,位于宝兴县灵关镇河口组,年代为193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为宝兴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碑为中心,向四周延伸3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重点保护范围
历史沿革:
唐武德元年(618年),灵关镇境域设灵关县。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钟灵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更名灵关乡。
1952年,乡改镇。
1956年,镇改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87年,乡改镇。
1992年10月,新兴乡并人。
2006年8月,中坝乡并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灵关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钟灵毓秀,故名。1949年前属于天全县管辖,在1949年解放后归宝兴县管辖,1949-1984年称灵关大队。1984年后为钟灵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大沟,相对境内小沟而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上游大沟之水流入宝兴河之河口,故名。解放初,划分为新兴公社二大队,1984年改为新兴乡河口村,1992年新兴乡与灵关镇合并撤乡后更名为灵关镇河口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为新兴乡一大队,后新建一镇场,该村遂命名新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溪曲折,盛产磨刀石名磨刀溪,村以溪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旧时打渔人多且有大鱼,故名。1949年前属于天全县管辖,在1949年解放后归宝兴县管辖,1949-1984年称大渔大队。1984年后现在为大渔村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联合成立一个密切关联的新村,故名。原名小关子,1980年归中坝乡,1984年成立建联村村民委员属灵关镇至今。…[详细]
上坝村和中坝村合并,故名。1949年前属于天全县管辖,在1949年解放后归宝兴县管辖,1949-1984年称中坝大队。1984年后为中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紫云村、安坪村和后山村合并,因该地山高且盛产茶叶,命名为云茶村,故名。…[详细]